“奴家想写壬辰抗倭故事,那时好多英雄,我父亲也在平壤杀过倭寇……只怕写得不好惹人笑话。”
刘招孙勉励她道:
“不妨不妨,小说本是自娱自乐,不必在乎外人看法。义父生前讲过好多万历援朝时经历,遇到你不知道的细节,问我便好。”
“官人此话当真?”
“当然是真的。”
~~~~~~
新婚第三天早晨,平辽侯匆匆结束新婚蜜月,又开始像蜜蜂一样忙碌。
天蒙蒙亮,刘招孙带上金虞姬来到北门瓮城,查看新兵训练情况。
戚金和秦建勋两人比刘总兵起的还早,已经在瓮城校场清点战兵人数。
一队队新兵在旗队长的号令下,迅速出营整队,排列成整齐方阵。
经过两个月多训练筛选,共有三千五百新兵经过严格考核,成了开原军新鲜血液。
两千名长枪兵正在练习突刺。
剩余的一千五百火铳手在练习装填动作,他们手持新式燧发火铳,当然,弹药是没有的。
戚家军长枪技法主要源自宋末杨家枪法,当时称之为“梨花枪”。梨花枪枪法奥妙之处在于练习精熟,浑然圆熟而不呆板生滞。
戚继光在梨花枪基础上加以归纳演化,形成了自己戚家枪枪法。
刘招孙看长枪兵一招一式颇得章法,大开大合,突刺精准狠,便知这些天,戚金他们下了苦功夫。
两位教官见刘总兵过来巡查,连忙上前行礼,刘招孙挥手打断,让他们专心练兵,自己找到火铳营把总,询问新式火铳的射击情况。
这位把总皮肤黝黑,话很少,是个比林宇还要沉闷,刘总兵问了两句皆不得要领。
便转身拿起把燧发火铳,准备自己试试这新武器。
金虞姬帮他装填完毕。
刘总兵对着八十步外靶垛猛地扣动扳机。
击锤敲打火石引燃火药,因为升起一团白色烟雾。
不出意外,脱靶了。
“这火铳应该打的很准啊。”
刘招孙尴尬一笑,周围几位部下都假装没看见。
过去一年,刘招孙已经习惯骑兵砍杀,他觉得冷兵器才是男人最爱。
很久没碰火器,到底有些手生了。
把燧发火铳递给金虞姬,一脸正色道:
“金队正,你来试试。”
金虞姬忍住笑,接过刘总兵手中的燧发铳,挑了一块好的火石夹好,又从自己弹药包中取出一枚定装弹,熟练的装填起来。
刘招孙看她动作,不由啧啧称奇,大声道:
“金队正不愧为本官麾下第一卫士。”
金虞姬瞟夫君一眼,抿嘴一笑。
装填完毕,她将火铳平举,枪身顶在自己肩窝鱼鳞甲上,眼睛对着火星照门,与远处靶垛形成三点一线。
火铳爆响,一颗铅弹正中靶垛正心。
周围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旁边跟着的雷匠头连忙道:
“大人,工坊补充人手后,钻枪管的人便足够了,这新式燧发枪增刻了膛线,射程增加,可达一百八十步,比以前打的更准,我们测试时,工匠可以一枪击碎百步外的头盔。”
刘招孙点头笑道:
“好,这下和建奴弓手对射,开原军便不会落于下风了。你们做得好,要好好赏赐。”
刘招孙喜出望外。
“对了,是谁能击碎百步外的铁盔,把那人召来,让本官开开眼界。以后就用燧发枪射杀黄太吉。”
~~~
短短三个月时间,戚金便将一群流民训练得有些战兵模样。
虽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