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作为大周一个重要的边境重镇,兼具着和各种番邦交易,交好,交流的贸易责任。
在秦州这个地方执政,和其他内地地区,也是有很大区别。
在秦州执政,主要的任务,是调和境内各民族的关系,以文化同化境内的异族。
修建城池,在重要的关口修建堡寨,加强和域外的各吐蕃部落互市交流,增强州府的军事防御能力。
盛长柏对这些本来应该是知州来做的工作,参与的兴趣并不大。
到这边主要还是想要了解一下番邦异族的情况,解决一部分战马问题是基础。
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把这些人发展成大周的小弟雇佣兵。
秦州的治所是在境内的成纪县,盛长柏到了之后,首先还是拿着官牌到衙门报道。
见到了知州和一些留在府衙当值的,签书判官厅公事,军事推官,漕官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等一些府衙的幕职官。
然后就是去通判厅后衙安顿,等到晚上参加了一下州衙举办的接风宴,见识到了驻扎在秦州的几位武官。
盛长柏就算是正式在秦州露了面。
通判作为可以监督知州的二佐官,上任后
查看账目有无问题,府库该有的物资,是否齐备。
以大周的国情来说,差额不大就在容忍范围之内。
然后盛长柏也就简单的查看了一下账目,没太深究。
就算大周的赋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都供给了西北,但是这个地方还是缺钱。
边防的军费开支,属于填不满的无底洞的状态。
府库被挪用,属于这边的常事。
掌握了府库,做好自己本分之后,盛长柏也就没再做什么多余的动作。
在秦州还是先熟悉情况,参加一些官员,商人,地主,乡绅,文人的聚会。
把秦州城里各方面的重要人物,都认全了之后。
盛长柏就离开了秦州城,
秦州虽然级别不低属于节度州的级别,地方也不算小,面积要大过一般的州府,但是辖区范围之内也就四个县城。
成纪,陇城,天水,清水四县,更多的地方,是修建的具有防御性质的堡寨。
这些地势险要之处的堡寨,开始修建于仁宗朝的时候。
也是仁宗朝的时候,西夏才崛起,建立了政权。
然后西夏入侵大周,把韩章给揍的头破血流。
大周在西北的战略就从主动开拓,进入到了被动防御模式。
防御就是修建堡寨,构建完整的防御线。
凡称之为寨的,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称之为堡的,大者周二百步,小者百步。
大于九百步的,已经脱离了堡寨的级别,也就可以称为城。
用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周在西北修建了上百用于军事用途的堡寨,遍布秦州各处。
就是标准最小的堡,周长也要一百多米。
在生产力不足的大周,在秦州这种地势上,修建堡寨。
单是一个堡寨都不能算是小工程,何况是修建的秦州境内到处都是。
抛开那些庞大驻军的耗费,只是这些工程,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这也是大周财政,越来越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大周和辽国签订的协议,大周不能在北疆边境,修建军事的原因。
西北地区,就是大周修建军事的最多的地方。
秦州又是西北地区修建军事最多的地方。
看到了这些修建在交通要道,地势凶险之处,肩扛人挑修建起来的堡寨,其实还是挺让人震撼的。
但是只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