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激的选择?
当然这个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此腓特烈大帝也不好公然去做。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想法,只是他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罢了,关于他内心当中的这一踌躇不安的心态,海宁倒是给予了准确的分析。
只不过当他分析这些东西的时候,那些熊孩子们的矫正课程也正式开始了。他有事没事的时候,还会拿那些欧洲大人物们的生活小事来和孩子们交流,这让他很快确立了威望,而在这威望当中也充斥着另外一个人的崇拜眼神,那个人就是15岁的阿迦。
对于欧洲的一些君主,尤其是俄国的伊丽莎白女沙皇,他也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没有想到在海宁的描述当中,那些人都如此的有趣,尤其是这个腓特烈——他就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竟然想要对自己答应过的事情反悔。这真是太可笑了。
可是他哪里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那样生活在一种变态的理智当中。这种理智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他一直都想要变强变,得拥有权力,所以这种理智是用来勾心斗角的,而不是用来走进科学的。但是现在,瞌睡的世界虽然还没有为他打开完整的大门,但海宁的分析已经逐步瞄准了它不能触及的地方。
有一句话叫男人至死是少年。这可以是一句赞叹,但也可以示意一句阴暗的分析。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任何人的贪婪都懒得去自我遮掩。而人们成年之后固然有可能对一些事情看得更开一些,但实际上,在面临真正的贪婪和诱惑的时候,他们仍将恢复哺乳钢动物的基本秉性。
阿迦其实一直都处在这种状态当中,只是他从来不曾察觉罢了。所以说他是根本没有资格嘲笑腓特烈的,更何况他还没有接触到腓特烈那种生死考验的遭遇。虽然他在童年时期就经历过许多不幸,在那个时候的他在肩膀上还没有扛起巨大的责任。而腓特烈早就已经处在了另外一个层次上,正如同伏尔泰在劝诫他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你很清楚你的生命对于葫芦丝的那些家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位让人尊敬的国王,其实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死不起的人。而如今的阿迦,还差的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