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題。······注重选拔那些理论素养高、学习能力强、学用结合好、善于解决实际问題的干部。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省部班的学制一般是四个月。刘枫这期学员都是参加过中青班学习的。是两个月。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自学。刘某人的下午要承担教学任务。不但要讲座《超越帝王》。还要讲《流官制与新时期防腐反腐的探索》。
刘枫面对的不只是学员。还有燕京党校的一些教授。这些人常常会在课堂上。就这两份新鲜出炉的教材进行探讨。这是薛远山校长赋予刘某人的课題。要丰富教材。打造精品教材。
这一点和老校长、岳书记时代截然不同。当初那两位校长。对刘枫绝对信任。教材全凭他精心打造。纵然是有几位辅助的。也是从属地位。
现在的课堂上。刘某人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是教材的编纂者。有几次几乎被几个新锐教授改的面目全非。刘枫第一次对编纂教材感觉到头疼。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坚持。
此次参加学习。最大的改变是刘某人以往的特权不见了。他不再享受教员的待遇。而是要遵守学员严格的作息时间。从周一到周五。7点到7点半。是早餐时间;晚餐时间是在晚上6点到6点半。
此次培训班中。刘枫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工委机关党委书记杨成皎。1966年生人。已经是资深正部级高官了。
据称。杨成皎将在此次培训结束。调任部委机关领导或者调任地方。这位是学者型干部。实际上高层很多人把杨、刘二人相提并论。在高层看來。能够在仕途上形成竞争的。这两人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对手。
和刘某人的事实上高调不同。杨成皎几乎是官场中的隐形人。但是进步的速度甚至超过刘枫。两个人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和刘枫少年得志不同。杨成皎二十四岁才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
两个人在官场起步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刘枫从燕京党校下到单于乡的同时。杨成皎步入中央办公厅工作。十七年的时间里。杨成皎纵然是到了地方。锻炼两三年就会再一次返回中央部委机关。
这位年纪大两岁。参加工作足足比刘枫晚两年半。晋升速度始终压住刘枫一头。当刘某人因为团中央“跳票事件”。错失了正部级职位的时候。杨成皎再一次跑赢刘枫。从副省长位子调回京。正式成为正部级机关工委副书记。
不到四十岁晋升正部级。这并不是什么新闻。相比之下。虽然杨成皎沒有刘某人长相逆天。整个人的气质却更沉稳。更有中年人的魅力。更有世家子弟的雍容与自信。
这位是开国元勋的长孙。杨氏家族从第二代开始步入政坛。到他这里已经开创了一个新世纪。说起來刘某人还是杨成皎的“长辈”。华馨凤的先夫就是杨成皎的舅舅何炳方。团中央那位副书记何炳正是杨成皎的小舅。只不过杨成皎未必肯认这门亲。
杨、刘二人出现在同一个省部级培训班。这里面怎么看怎么透露出一丝诡异的味道。一个是平民官员的典型。一个是世家子弟的代表。这二人在一起。让无数人期待着碰撞出火花。
实际上培训班的生活紧张而有序。加之刘某人繁重的教学任务。两个人虽然是同班同学。却根本沒时间发生交集。很多时候擦肩而过。也仅仅是相视一笑。
在食堂。很多人会注意到有趣的一幕。杨、刘比邻而坐。一个雍容大方慢嚼细咽。一个狼吞虎咽像是军人进餐。这二位常常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就连华公主都打电话來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