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以亮出我的名号,告诉大家,这些粮店幕后老板是我。”
当初在苏州府开粮店,因为粮价便宜,居然有人敢上门来砸店,这次,张丰可不想有人上来找麻烦,所以亮出名号是必要的,起码能镇住一些人。
徐良益连忙点头同意,“总兵大人,如此一来,最好。”
…………
皇宫大内,寝宫。
崇祯脸色微微憔悴,崇祯勤奋一点不假,不过,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只有三十几岁的崇祯居然两鬓出现些许白发。
周皇后心疼的道:“陛下,又在为国事操劳。”
崇祯道:“内忧外患啊,辽东满清囤积了重兵,对锦州实行了包围,形势比较严重啊。”
周皇后道:“陛下,不是派了十三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吗?”
崇祯叹息,“十三万大军,这远远不够啊。”
十三万大军,应该是明朝能抽调的最大兵力,因为国内农民军造反,李自成部克洛阳,张献忠部克襄阳,农民军牵制了大量的明军,不然的话,肯定不是派出十三大军,可能是二十三万,甚至三十三万。
周皇后沉默,虽然是女流,但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崇祯又叹息道,“国内到处饥荒,粮价飞涨,就是京畿地区,每一石粮食涨到了四、五两银子。”
京畿地区这么多人要吃饭,以前还有漕运,江南的粮食通过漕运运抵京城,现在,到处造反,漕运也不顺畅,能运来的粮食有限。
这样下去,估计军粮都成问题,这让崇祯非常忧心。如果辽东的军粮也出问题,那会影响军心,形势会更加不利。
周皇后安慰道:“陛下,不用太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听茹儿说,从昨天开始,京城同时开了好几家粮店,粮价格很便宜呢。”
崇祯道:“茹儿又跑出宫去了?”
周皇后道:“陛下,茹儿出宫我同意过的,出去也仅限京城,不会出城,安全不会有问题。”
崇祯对出宫的事情也不过多的放心上,很多大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过问出宫,崇祯道:“天色也不早,我们就寝吧。”
周皇后一喜。
…………
张丰在京城呆了好几天,有一点舍不得走的味道,每天一身便装,一副公子哥打扮,到处走一走,瞧瞧,毕竟是京城,远不是松江府能比。
这不,今天就优哉游哉的到处逛了大半天,刚在一家百年老字号酒楼品尝了一番美食,出了酒楼不远,正还看到街上一家粮店。
张丰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是自己的粮店,这统一的装修风格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用不着看招牌。
这是距离皇城最近的一家粮店,也就是开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粮店,张丰还未来过来这家粮店呢,一时来了兴致,迈步走了过去,走进了这家粮店。
店面很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店内数名伙计正在忙碌,看上去生意非常好。
虽然张丰不像是买粮食的人,有伙计还是热情的招呼了张丰,张丰微笑挥手示意伙计去忙别的,自己带着两名随从,在店内看了起来。
张丰看出来,这是朝鲜大米,三千料运输船从朝鲜直接运至天津卫,再通过大车运至京城,大米质量不错。
张丰抓起一把大米,满意的看一看,张丰突然闻到一阵清香,一只洁白的小手也抓了一把大米,欣喜的看起来。
“小燕儿,你看,这大米看上去很好呢。”
张丰看到,这是一位小姑娘,应该是一位富家姑娘,不过,年纪比较小,约十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