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红论:妙玉
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原籍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被请入园住在栊翠庵。
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才有僧尼产生。在古代社会上层关于下层劳动人们的知识教育与精神追求是不闻不问的,这就为佛教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像我国儒家和道家同根同源、相辅相成,儒家确立了古代的统治秩序,道家延续了社会上层的精神追求,黄老之术与儒家法家同样是社会治世之道。释迦牟尼看到了社会下层在精神空间上的空白创立了佛教,给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身心的精神王国,佛教本身逐渐也从小乘发展到大乘以及密教。佛教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创建是毋庸讳言的,但在古代同样有其社会消极意义,因为佛教对人们的身心同样也有束缚作用。由于其同样面向社会群体,在社会兴盛时期佛教与社会同步兴盛,而当社会面临兴衰转折时,佛教同样要面临考验,古代的三武一宗法难就是这样发生的。从社会流向看,儒家由人而合、由合而人、上上下下,道家由合而人、由下而上、由上而上,佛家由人而合、由下而上、上而不下,社会上由此形成三教九流的说法。在中国儒家自汉代一直以社会第一视角发展,道家是社会的第二辅助视角,佛家虽然几经波折到禅宗产生奠定了第三视角的地位。佛教始终以世外人自居,除了在XC地区古代曾经建立****的制度外,佛教发展是有社会局限性的。这种第三视角是佛教文化灿烂一面对社会的贡献。
回到本书看,妙玉这个人物是不为人们所喜的。因为如果佛教人物不能坚持禅宗世外人的态度,那么就是世俗的三教九流的佛教观念了。真正的禅宗是坚持佛祖以心映心、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所以形成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宗。所以,念佛禅是普罗大众的佛教,映心禅是上层精英的佛教。如果不能在自身传统上持续就会形成所谓狂禅,这和王阳明的心学出现泰州学派是同样的。妙玉从自身身处空门看就是比这样也有不如的怪异状态。
从妙玉本身看,第十八回说妙玉的师傅“极精演先天神数”,这句话从社会正常秩序上就很差、很怪异。佛门弟子又“极精演先天神数”在前代有名是明代姚广孝,所以妙玉的师傅在生前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可以推断一二的。那么,妙玉有没有受到其影响哪?从书中看,虽然妙玉从师十多年似乎没有继承其师的作风人脉。参考书中文字以及历史看三教九流中的佛教,像明代姚广孝以及元朝八思巴等属于一层,参与社会的水月庵净虚之流是一层,普通僧侣收取信众是一层。妙玉师傅属于第一层,但妙玉本身是没有开悟的。看妙玉师傅“圆寂”的叙述“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妙玉师徒商量过后事的,书中的“竟”字是认同妙玉“扶灵回乡的”这是常礼。妙玉师傅的话不合常理,从书中发展看可以说“看见开头,没有看到结局”。前代天然禅师看得透,妙玉师傅达没有达到那种程度不论,反正看妙玉能力是远不如其师傅的,以为妙玉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这句话是很势弱的。按第六十三回邢岫烟的话就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妙玉身在佛门不是佛门中人,身处大观园不是世俗闺阁,妙玉学而不悟也就学而无用。第七十六回虽然能够翻转黛玉与湘云的诗句,但同样如邢岫烟的话“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这就与人处世不和的缘故了。
第十八回脂砚斋批语有“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