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感觉的开放与封闭,在物种前进和后退中呈现复杂或者单一。
2、偶然与必然
由于学科原因,在大学时代学习某一事件,听得最多的是“历史的必然”。
对于人类自身有一种极端宇宙学理论叫“人择原理”。其由鲍罗和泰伯拉提出,内容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
这听上去和“神明之子”同类的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社会的必然性问题。
但讨论必然性就必然使我们站在事物发展的结果或者终点所在,对于人类来说如果要谋求发展就必须站在偶然性的角度,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开端。
偶然性对于知识来说也就等于说未知,而未知是令人恐惧的。
那么,你是否坚强哪?
相信大家回答都是充满自信的。
人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关意识产生在哪里?
时间节点:4万年前,岩画下面的老人与孩子。
我们假设岩画下面有两个不同的孩子会怎么样?
一个孩子专注的听着老人的叙述;
另一个孩子目光中闪动着怀疑。
什么原因导致人类孩子诞生出新的人类情绪?
假设老人说:鹿会去水边喝水,所以在水边会打到鹿。
一个孩子跟随大人打猎,捕捉到了鹿。
另一个孩子跟随大人打猎,鹿没有来,半路被狼吃掉了,孩子挨了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孩子的心理活动就会出现变化。
怀疑,甚至否定,这些人类新的意识活动就诞生了。
人类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关意识会随之产生,否定之否定认识论随之萌芽,这一切都会推动人类的进步。
这些事物在人类的学习和探索中,将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三、教育本质论
1、教育本质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知识。这是教育的本质。
归结以上内容,了解本能不仅可以考察知识的本质,也可以明了教育的方向。
比如,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
研究思想或者心理在同比验证时是有局限性的,本能同比验证是有普适性的。
毕竟本能是物种的物质性现实显现的结果,是可以量化的。
而思想在接受外界反应、再次反映出来会出现损耗,变得不全面、不确切、不适用。
况且,我们的研究甚至就是一种学习。
比如,研究荷叶开发新型涂料、研究蛛丝开发新型纤维、研究蝴蝶鳞片开发新型光学材料……
所以有人说:人类的技术研究就是在看懂一本自然之书。
可惜,我们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社会生活中还是要避免破坏自然的现象发生。
学习与探索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无论对于知识还是教育都如此。
但人类产生这两种能力代表着百万年时间在自身上留下的印痕,甚至是5亿年前的物种大爆发时就已经开始铭刻。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古猿、古人类都没有停下他们的步伐。当人类站在生命之巅时,我们是需要感受自己的渺小的,否则依然会面临退化的威胁。
是的,学习与探索是生物普遍具有的能力,恐怕细菌时代就已经如此了。
学习是一种生物规律行为,趋向同一、统一。当有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