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仙姝看黛玉(五)
世上的事物纷繁复杂,人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所以多数时候人们用推想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虽然不是福尔摩斯,但见微知著,不需要知道事物全貌、只要能够衔接,一鳞半爪间推导出事物的结果,像淡淡地看着水势的流向、或者如同在棋局中找出一条道路。
在《红楼梦》里,如脂砚斋所述,曹雪芹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方法勾画串联着自己笔下的人物命运,故此就显得文理章节迷雾重重。第一回又说其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想象曹雪芹执笔如擎举问心刀,在文字间一次次披削增减逝去心影,不知斩去的是伊人还是心事。例如,第十三回,脂砚斋直言不讳在回首说:“今秦可卿托(缺13字)理宁府亦(缺13字)凡(缺16字)在封龙禁尉(注:胡适所得书不足半数,此处更缺半页),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在回末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眉批上说:“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我们看黛玉的命运由于关联宝玉母亲王夫人,逝去的对比活着的,天上伊人对比身边慈母,隐去的故事更是不知多少。听得香港艺人泰迪·罗宾的《真真假假》,看着太虚幻境两边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何足轻重叹息,却要详细斟酌思忖。
黛玉的一生基本是明了的,在第五回“玉带林中挂”已经决定了,这里看看“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因果。前面说过仙姝临凡,失了甘露调养,书中第四十五回说仅仅靠人间的人参、肉桂续命。那么强命硬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如何产生的?此事在人伦间虽不令人愉悦,勉力说个一二。
书中第六十三回有“莫怨东风当自嗟”,要知道无论是贾母还是宝玉,为黛玉长生于贾府都是尽心竭力。但黛玉性情不交与下人之心、心理不合于贾府上层之志,故而算得上“有才无力”。第五回说“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所以不得下人之心;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此中宝玉母亲以黛玉母亲做比黛玉姊妹,心中意味描述着如果王夫人与黛玉以婆媳地位相处,那结果就是曹子建诗词“煮豆燃豆萁”翻版。而王夫人崇尚节俭,就书中语气分析王夫人嫁入贾府时黛玉母亲贾敏还没有出阁,管理贾府的王夫人与贾敏有没有冲突书中没有说明,但王夫人对贾敏的奢靡是有看法的。不过,即便王夫人心中总有不便,顾及贾母也是只能压下。如果再一次有黛玉,若锥于心,爆发起来什么样子看看黛玉的影子晴雯就知道了。
过去旧社会婚姻往往是集体性婚姻,侯门世家子女结姻维系着整个家族所有人丁利益。宝钗看到这一点,她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贾府宝二奶奶的位置,而不是宝玉的“知心爱人”。这正是宝钗黛三人爱情可叹之处。读者的拥钗与拥黛,如同看王朔的小说:喜欢《空中小姐》、不见得喜欢“火焰海水”,人毕竟溺于情、不燃于情。
书文第四十四回“林黛玉因看到《男祭》这一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凤姐儿。”读者开目,宝玉前回书做什么去了?第四十三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