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海狮计划”便出现了由真到假,再由假到真,且最后占领英国的戏剧性变化。这可是真打啊,这个,难道还不能麻痹苏俄?
与历史上一样,西线战事的结束,就意味着东线战事的开始。虽然希特勒的情报工作做得还不错,成功地骗过了苏俄大胡子,但是,在无孔不入的“风情局”面前,希特勒也只是骗骗苏俄人罢了。
事实上,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就没有秘密可言。一个军营的驻军,要向另一个地方开跋,难道不列队行军,难道不乘###通工具?只要守着交通要道,稍具常识的人员就知道,这些部队将开向哪里,这些天来一共过了多少军车。
不过,与历史相比,德国人到1941年6月之前,猬集在东线的德军部队却比历史上要强大得多。因为英国问题的解决,将德国驻法国的部队给解放出来了。原本历史上,因为英国的存在,德军在法国一直驻有强大的陆军部队,以应对英国和法国流亡政府的反攻;但英国问题的解决,让希特勒这盘战争之棋一下子活了,德国海军便能在欧洲防守上起到该有的作用,而陆军就可以大量地东调。仅这一项,德国人就凭空获得80万人的机动部队。
历史上,到1941年6月中旬止,德国在与苏俄相交的边境地区集结了190个师300万人的陆军部队,拥有坦克3800辆,大炮43000余门,飞机1830架。而平行时空里,德国人集结在东线的陆军部队人数没什么变化,坦克和大炮也没什么变化,但作战飞机却由1830架,增加到了3800架,其中,包括从中国购买的在对英战争中剩下的1300架“鹰龙1型”、“火龙1型”和“啸龙1型”战机。
因为英国战事的顺利,中国国防军驻德国军事观察(参谋)团更受到了希特勒的重视,自4月份开始,观察团一个普通观察员说的话,甚至比德国陆军一个上将说的话还管用。因为希特勒早就要求了,只要是中国军事观察团的书面意见,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体的,都必须给元首办公室备份。也就是说,中国人说的话可以直达天听。
中国观察团成员利用这一机会,给希特勒提供了很多建议,譬如部队运动,最好的方式是“昼伏夜出”,即晚上向前运动,而白天在军营休息,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保密。希特勒一看就明白,这是一个好方法。譬如,中国观察团成员在向古德里安建言时,说到坦克冲锋什么都不怕,就怕桥梁不结实,路况差一点点不要紧,但桥梁一定要让工兵部队提前加固,一些重要桥梁要加强防守,以防敌方破坏等。
另外,中国观察员有意无意地讲到,东欧与西欧的不同,西欧地形狭窄,坦克不用加油,就可冲过荷兰、比利时;加三次油就可横过法国;但是,东欧却不一样,地广人稀,坦克加十次油,也许未必能够看到下一座城市。当敌人在撤退的路上,一个坦克连可以消灭一个陆军团;但当敌人隐入城市或永久性工事时,一个坦克团也未必能够对付一个陆战连。
在希特勒加快战争步伐时,中国国防军也开始行动起来。通过国防军高层的反复讨论,最后还征求了蒋介石、陈济棠、毛zd等人的意见,国防军形成了一个旨在有限打击日本,将日本关东军赶回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的“驱狼计划”。
对这一点,陈济棠表现了充分的理解,而且还表扬武爱华真正成熟起来了。因为仇敌还有用,可以不将仇敌一棍子打死;但却不能以自己的国民继续受到奴役为代价。
日本关东军依然由植田谦吉大将担任司令官。平行时空的日本,因为在中国手上败得太突然,上层受到的震动特别大,反而没像历史同期那样,频繁地变更部队指挥官,这也是植田谦吉得以将司令官位置坐到41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