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南京自古以来就有龙兴之地的说法。”杨永泰打着哈哈,心里却在想:这武爱华,不会是真的想入主南京吧。
武爱华指着墙上悬挂的巨大的南京地图,“你看啊,如果在狮子山以北,下关东北这个位置,建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直通北岸,你觉得如何?”
“啊,这当然好啦!因为这座桥,国家东南半壁就连成完整的一块了!”杨永泰惊叹道。
“长江和黄河,尤如两条巨龙,但这两龙却把中国给分割成了几块,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不利于商业进步和民生发展。”武爱华闲扯道。
在后世,长江上已经有了十几座大桥,基本上不算个事情,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设想。
“爱华老弟的意思是?”杨永泰有些摸不准武爱华的脉了。而找不准武爱华的想法,他根本就无法回去向蒋介石汇报。
“此次,日军战败,短时间内不会再兴风作浪了。因此,我以为,政府应该在民生建设上做一些事了,民国,民国,民众之国嘛。呵呵,畅卿兄,我这人眼界不宽,就喜欢盯着一些具体的事情。”武爱华不停地打着哈哈。
“爱华老弟,大才啊!我们很多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真正做事,谁也不及闽粤。”杨永泰既然奉命关注武爱华和国防军,闽粤两省的变化自然在他的注意之中。
“呵呵,这其实是民众创造力的表现。当然也有全国各地的支持!”武爱华谦虚地说了一句。
年前,武爱华也听取了林清华和陈济棠两人的汇报,闽粤两省,在重工业产值方面,已经占到了中国的百分之九十,在轻工产品方面,也占到了中国的百分之六十。包括与上海相比,闽粤两省现在叫“富得流油”也不为过。
年底前,武爱华就给美华集团与“和牌贸易”下达了命令,大量采购钢铁、铁矿、机械等物资,并要求国防军总装备部,要在1939年之前,将各类军工产品的产量提到到原来的2倍。此外,武爱华加以注意的还有食品、纺织等行业。总之,闽粤两省“井喷”式地发展,一是为国内抗战提供必要的物资储备,二是直接瞄准即将爆发的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杨永泰说闽粤发展得不错,算是说了一句实话。
“总司令,有客来访。”就在两人都端起茶杯时,林秀姑又进来报告。
“哪儿的客?”武爱华问道。
“他说,他是山西阎长官派来的。”林秀姑看了一眼杨永泰,说道。
“呵呵,爱华老弟,既然你这么忙,改天再来拜访你啦。”杨永泰觉得,他已经得到了重要的消息,是时候离开了。
阎锡山此前确实和武爱华联系过,他想找华南银行贷款。武爱华对此已经基本答应,阎锡山派代表前来,估计是来商定贷款日期以及其他事项的。
后世有资料表明,民国期间的各省治理,山西的阎锡山还是排在前列的。阎锡山,自从在山西起事投奔民国后,就一直呆在山西,乡土观念很重,但他也比较重视山西的民生与经济建设。在武爱华未来的政治版图中,阎锡山应该有一个位置。
杨永泰回去后,向老蒋提供了他的看法:1、武爱华入主中央的意图并不明显;2、武爱华热衷于经济民生;3、武爱华与山西方面联系紧密。
“畅卿啊,你还是被武爱华给迷惑了。他不是不想入主中央,他是在借你的口表达他治理国家的方略。你以为我就不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吗?你看看我们的中央财政,你看看闽粤的财政,再看看各省的算盘,你就明白了。也许,中国真的需要武爱华这样的人出来了……”
“委员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