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顺皆如心意,而敌军则诸事不顺,事事都感觉到有对方挚肘,战斗效率大打折扣。
速胜之第二要诀,对战场整体态势的把握!敌人的数量、装备、保障、运动、集结、将领,部队间的联系、地形地貌、均在国防军的整体控制之中,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作战,不要说国防军的高级将领,就是普通的团长、营长,也有可能指挥一场全局性战役,对战场态势的整体性把握,让每一个指挥员都拥有了“战役全局观”,这可是很了不起的军事素养。
速胜之第三要诀,情报眼线无处不在。国防军“风情局”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到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情报员,有的情报员是专业人员,有的情报员是兼职人员,但这些眼线,对日军的运动、规模等了若指掌。有些情报人员的安排,甚至武爱华本人也不一定想得到,譬如某片山林的护林员,某个渡口的摆渡人员,某个庙里的和尚,某个江湖游医,某个邮政局的送信人员,某个大汉奸家的亲戚,某个日资企业的雇员,这些人,多是兼职人员,平时拿一份补助,每完成一次有价值的任务,则有5元到100元不等的华夏币作为奖励。后世的人就颇有这样的经验:他们在干第二职业时往往比干第一职业更加卖命!
速胜之第四要诀,即时通讯显神威。国防军开发出来的战场对讲机,虽然只有10公里的通讯距离,但却武装到连一级以及侦察部队班排级规模了,只要相互之间不超过10公里的距离,那么,最前沿的发现,可以在1分钟之内传达到国防军大本营。而国防军大本营的指示,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迅速地下达到作战部队。也因为如此,日军在战场上的任何异动都在国防军的掌控之中。
速胜之第五要诀,袭扰战略疲敌不堪。战役发起前,组建数支十数支轻装小部队,深入敌后,对敌交通线、辎重部队等展开袭扰,对敌重要目标进行破坏,极大地消耗了对手的战争潜力,让敌人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速胜之第六要诀,制空权与空中优势。国防军的空军,因为建立时间短等因素,就士兵作战素质来说可能与日军不相上下,但国防军的战机性能却整整比日军战机至少先进十年。因此,在仅有的一两次空战中,国防军都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空战的胜利,而在同期举行的空袭中,由于国防军战机速度快,转向灵,全金属,载弹量重等优势,使得日军的防空火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地面特种部队指示轰炸及作战目标,日本人不失败还有天理?
速胜之第七要诀,装备水平全面超过敌人。战车、火炮、运输、步枪等,不论哪一项,国防军都力压日军一头。历史上,日军的三八大盖比中国军队的汉阳造略强,八路军作战靠缴获日军的枪械作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在连排级部队作战中,又怎么可能是日军对手?再加上日军训练有素,而中国军队缺乏训练,这差距就被无形拉大了。
速胜之第八要诀,战术运用得当。国防军的战术,说起来是没有“战术”,因为国防军的战术非常灵活,绝不像日军那样,遵循陆军教材,循规蹈矩的,按陆军院校标准培养出来的部队,作战意志统一,作战行动统一,但却显得呆板不够灵活,对付比之弱的军队,其优势比较明显,且其优势还可能放大;但是,对付比他更强,战术更灵活的部队,日军的劣势就非常明显了。
这也就是历史上,日军那么强大,却无法消灭只有几支破枪的游击队的原因。而国防军的战术,则有阵地战、攻坚战、游击战、运动战、特种作战、步坦协同、步空协同等多种灵活多变的战术。
譬如攻坚战,国防军任何一个指挥员遇到这类战役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无论如何要攻下这个阵地,而是想到该用什么方式进行攻击,以减少我军消耗。这也就造成了阵地战中有示弱,有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