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敌情:有小股敌人正在攻打北门。
后来鬼子又连续报告了几次,每次的内容都一样,说支那军利用竹子做了一个能在地上滚动前进的屏障,在渐渐地接近碉堡;而己方的枪榴弹及机枪在对方强大的火力封锁之下,对正在向碉堡推进的支那军很难形成实质性的伤害。
就在竹滚子到达碉堡前大约20米左右,鬼子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扔手雷去炸!
可是,这些竹滚子到了这个距离之后,竟然不再向前滚动了,就在鬼子愣神之间,支那军的花机关枪响了,鬼子本能地一避,则让其他支那军士兵靠上了碉堡外墙。
这一切,几乎都在一气喝成之间,根本就没有停顿。假如有停顿,让鬼子反应了过来,结局有可能全部相反,因为鬼子完全可以在花机关封锁的瞬间,扔出几颗手榴弹的。
虽然鬼子小队长每隔几分钟就要报告一次,但是,碉堡内的鬼子死伤也并不太多,因此鬼子小队长并没有要增援,这也就造成了国防军消灭了碉堡之敌后,虹星桥北门竟然再无敌人的情形。
占领虹星桥北门,谢玉尧立即命令两个连呈战斗队形向镇内突去。虽然鬼子防守重点在镇子南门边上的品字型碉堡,但镇内肯定也是有敌人的。
日军虽然加强了师团及联队一级的火炮,也加强了大队、中队、小队一级的步兵支援火力,但是,日军有一种装备依然没有变,那就是他们的三八大盖。
后世有资料论证,日军使用三八大盖,并不是因为这种枪好,而是因为日本的国力要求士兵们节约每一颗子弹,根本供养不起他们使用冲锋枪等自动武器。
这同样也是日军枪法都比较好的原因。
可是,与国防军相比,日军这一装备就落后太多了。国防军的枪法并不输给日军,由于“功勋系统”的原因让国防军的枪弹成本也远远低于日军,再加上来自于后世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手段,日军不悲摧,还真是没有天理!
可是,日军的三八大盖还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杀伤力不强,打在人身上,多数属于贯穿伤,即一枪两个洞,除非是打在躯干上,否则子弹一般不会留在身体之内。身体稍好一点的士兵,在中了一枪之后竟然还可以战斗。
这种情况,导致了国防军见到日军的三八大盖时,依然会选择冲锋,因为那根烧火棍,根本就不让人害怕嘛。
镇子北门碉堡被国防军占领,还是让镇子内部的日军知道了,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又怎么可能是两个侦察连的对手。所以,在一个冲锋之后,镇子内的日军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而最后则只有三个品字型碉堡之内的日军了。
在谢玉尧控制了虹星桥镇后,“战时侦察团”大团长袁兴隆终于姗姗来迟。
袁兴隆不是怕死,是因为国防军的规定,团长绝对不能到战场一线,营长不能带头冲锋。
当然,闪电部队和箭鱼突击队的军官并不受此限。
“佯攻品字型碉堡!要打得闹热一些。”袁兴隆在听了谢玉尧关于品字型碉堡的情况及附近的地形后,迅速作出了安排。
驻守虹星桥的日军中队长名叫铁桥直三郎,北海道人,因为日本突然扩军,这个还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三年级的学生直接成了117师团下面的一个中队长。
历史上的日军117师团,是1944年以侵华日军华北独立步兵旅团为骨干组建而成,后来于1945年8月被苏联红军缴械。但平行时空的117师团,其麾下士兵,多数也是来自北海道渔民的子弟,与什么大阪师团、熊本师团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但是,此时日本天皇的圣战国策在日本青年中还非常有市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