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良”或“合格”之下,说明你有识察之责,是要承担责任的。在后世,出了类似问题,往往将责任推给“集体”,是集体的决策,结果出了问题也找不到人负责,这种怪现象武爱华肯定要避免。
同僚,即同级别的人对你的考核,缺少利益纠结,往往能得到真实的情况。同僚考核也属于“政绩”之一,如果对同僚评价准确,甚至有推荐之功,将是本人连任或提升的原因之一。有人说,这个,操作起来很难,其实,一点都不难。一个县总有几个邻居县,则由相邻县的县长来“考核”你这个县长,虽然不敢说你的事情别人都清楚,但总有听闻的,彼此是有交往的。
下级对上级的考核,则是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官员来说,他的一举一动下级都会看在眼里,最容易得出最真实的情况。在后世,这种监督或考核之所以流于形式,是因为设计这套方案的人,并没有真正想要考核出真实情状,譬如回避制度,譬如在填划相关选项时的私密性。
民众考核,则是通过检举、举报、监督、意见、建议等方式呈现出来。
武爱华最大的杀手锏是“公示”制度,每一个环节的考评结果,都要列项详细张榜公布,而且,它还涉及到相当的“利益”,大约占同级官员薪水一半的奖金。而且,不管结果如何,同级官员的最后10%肯定没有年度奖励;前10%有超过标准20-50%的额外奖励;排名在60%之后的,则只能拿奖励标准的80%,最末尾的10%自然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