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事业的进步,无不彰显着国防军“民族民生”大旗的正确性,无不彰显着国防军不但善于建设一支国防力量,也同样善于治理地方、管理民众!
与他们的核心领袖武爱华一样,国防军年轻、新锐、亲民的形象早已深入控制区上千万民众的心灵,获得了民众最广泛的认同。
同样,这种年轻、新锐、亲民的形象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所支持,所主张。因为福建、粤东包括现在的北太行基地,人员来往进出完全自由,甚至可以允许商旅带着自卫武器进出。只不过,带着武器进出者,必须要到国防军有关部门登记,并要遵守国防军控制区关于民间武器使用与管理的有关办法。
武爱华和他的国防军,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变革之路、强国之路、富民方路。
武爱华最弱的,就是“道义”或“大义”。这种道义和大义,可以通过对日作战获得,但同样的,武爱华从主观上也必须去争取。
此前,武爱华并没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对于国家的未来,武爱华肯定是有想法的,但如何走向这个未来,过去的武爱华只知一味“强势”,甚至想过不惜诉诸武力来结束这个混乱的民国时代。
然而,历史证明,国内的问题如果通过武力和战争来解决,本就落了下乘。即便国家一统,也是山河破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武爱华可不愿意去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或者连粮食都要凭票供应的日子。如果走向了那一步,那就是他这个穿越者的失职。
也因为如此,武爱华不得不在政治上下一番功夫,不得不在“道义”与“大义”的问题上进行预设。
(有些晚哈.明日四更,补今日一更.杂事太多,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