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选(2 / 3)

直都不会改变。”

蔡邕见高飞离去,提着的心终于回到了原处,长出了一口气,擦拭了一下额头上渗出来的冷汗,便自言自语地说道:“此主雄才大略,古往今来,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了吧?”

“大人,刚才主公问起,为什么大人不直接让琰夫人当皇后呢?”车夫不解地问道。

“你以为主公是心甘情愿的让琰儿当皇后吗?其实他的心里还是希望蝉夫人当。只不过,碍于我的门生故吏太多,而且琰儿又给主公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所以才让琰儿当皇后的。看来,我必须尽快撇开和门生故吏的关系,尽量和他们少来往,也免得给人家落下口实,说我蔡邕有什么非分之想。”

“大人,琰夫人生下的可是主公的长子,等以后一旦主公不在了,那琰夫人的儿子不就是可以接替主公了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大人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这种事情,早晚也会落在大人头上……”

“闭嘴!以后休要再说此等话语,否则的话,我就让你变成哑巴。还有,从今天开始,我的那些门生故吏,任何人没有要事的,一概不见,有要事的,请他们禀告各自的上司,不必再来蔡府!主公聪明绝顶,必然能够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蔡邕对自己的车夫厉声说道。

车夫跟随蔡邕多时,早已经是蔡邕的心腹了,听完蔡邕的话,便不再吭声了,扶着蔡邕上了马车,他扬起马鞭,赶着马车便回蔡府了。

高飞回到王宫,立刻召集了田丰、盖勋、卢植、钟繇、司马防五个人,他逐渐意识到了汉末的人才选举制度的弊端,短短的两年功夫,蔡邕的门生故吏就已经占据了整个燕国地方官的四分之一,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他自己以前都没有估算过,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直到最近几天,他才意识到这种人才推举制度的弊端。说实在得,不是说蔡邕的门生故吏不好,而是当他们多的达到了一定数量时,就会逐渐抱成团,形成一个团体,很容易动摇根基。所以,他要改变这种人才的推选制度。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世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就显得要高明的许多。曹操曾三次发布求才令,他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异质”,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来带兵打仗。

这无疑是对当时强调德治和仁孝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大冲击,也是对当时用人标准的一次大纠正。

指导思想的改变,引来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逐渐改变了东汉以来由门阀世族主持乡闾评议和控制选举局面的形势,从而为建立新的选举制度创造了条件。

曹操死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就把曹操“唯才是举”的方针制度演化了,便成了九品中正制,后来,这种制度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

不过,九品中正制也并不靠谱,所以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局面。

历史,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反思。

高飞反思过种种的人才选拔制度,包括科举制在内,都曾经繁荣一时,但最后还是盛极而衰。在这种情况下,他倒是想出了一个类似科举制的方法,那就是效仿现代社会的选秀节目,利用这个方法亲自来选拔人才。

正当高飞还在思索当中时,田丰、盖勋、卢植、钟繇、司马防五个人先后走进了大殿,异口

最新小说: 五代风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状元郎 神话版三国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