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家,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这个时候所指的东夷,则是高句丽、夫余、挹娄、东沃沮、秽陌、马韩、辰韩、牟韩等人,其中马韩、辰韩、牟韩合称三韩,居住在朝鲜半岛的东南部,高句丽、夫余、挹娄、则居住在辽东东北的大片土地上,东沃沮、秽陌则居住在乐lang郡的东面,和马韩、辰韩、牟韩彼此相接壤。
这些东夷之间的语言有的基本相似,偶尔有不同之处也只存在口音上,其中以夫余人口最多,占地面积也最广,但是在军事实力上,则以高句丽人最强。
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秽陌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夫余人组成的,“秽陌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
在高句丽建立之初,就与夫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夫余和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夫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高句丽人好勇斗狠,十分具有侵略性,其民大约有七八万人,可不论男女,皆可为兵,闲时猎户,战时为兵。
所谓的三韩只不过是一种统称,韩民分三种而已,其中又有大小国数十家,大国万户,小国千户,皆互不相统,彼此之间尚有相互攻伐,是最为混乱的地方。但是一旦三韩联合起来,那军事的实力,连高句丽都自愧不如。其余的诸如挹娄、东沃沮、秽陌等,都是对大汉相对稳定的,并不具备侵略性。
纵观历史,东北的少数民族都以彪悍著称,以后的契丹、女真等都是出自东北,东北也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地区。如何对付东夷,高飞早就胸有成竹,早在他到辽东的时候,就计划着将整个东北地区全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只是当时军事实力不够,这次他可要在东北大干一场了。
沿着辽西走廊,由于所有人都骑着马匹,道路也都修的十分平整,可谓是一路畅通,十几天的时间,几千人便进入了昌黎郡。在昌黎郡稍微歇了一天,重新换了一匹战马,和昌黎太守盖勋话别之后,便折道向辽东而去。
三月底,高飞再次回到了辽东,辽东太守国渊、长史王烈将高飞迎入了辽东城。
刚一进城,国渊便将高句丽在边境增兵的消息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同时也将这些天和乐lang郡太守胡彧商量的事情也告诉给了高飞。
高飞听完国渊的禀告之后,便问道:“这是胡彧的意思?”
国渊点了点头:“胡次越特地派人到辽东来,希望主公能够批准他的建议。”
高飞道:“胡彧久守乐lang郡,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也都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了,既然这是他的提议,那我就尊重他的意见。”
国渊道:“胡次越前日刚派人来过,说他已经成功说服三韩诸国,请主公勿以东南为念,并且主动央求带兵出击高句丽,和主公一同夹击高句丽。”
高飞笑道:“三韩诸国林立,胡彧仅凭借一张嘴便说服了三韩诸国臣服于我,这份才能确实不可小觑,钟离昧之后果然非同小可。看来,我把他留在乐lang郡是屈才了。只是,他若带兵北上,乐lang郡谁人看守?”
王烈抱拳道:“启禀主公,属下愿意留守乐lang郡,以镇三韩之民。”
“报——”一名斥候拉长了声音从外面跑了进来,大声喊道,“启禀主公,高句丽王又朝边境增兵五千。”
高飞听后,觉得高句丽实在是得寸进尺,而三韩道路遥远,如果去攻打三韩的话,可能会让相互不和的三韩拧成一股绳,如今胡彧竟然说服三韩之民臣服于他,他也就不必去费这个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