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斤,也是有可能的。
这里面直接翻了一倍,可是巨大的差别。
以后的日子里,很可能没文化连种田都要不上。
平远三城面积很大,虽然是丘陵地形比不上平原,但是仔细耕种一下,能够使用的土地还是不少的,否则完全养不活东石城几十万的人口。
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是保证势力长久存在的基础。
何平可不想以后境内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目前周边城市粮食还算富足,加上何平不断的采购补给,这才没有出现粮食问题,但这块地域平白对了几十万人,要是哪年出现了灾荒,粮食减产,那岂不是完了。
何平可不想遇到这种事情。
所以兴农事解决公民的粮食保证,是绝对的大事。
屯粮也不用多,足够他治下的所有民众吃个五年,就够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后续有关于这项政策,还是要兴建大量的粮仓以配合。
发展教育事业,无非是想要手下的人才更多一些。
毕竟何平没有什么积累,从无到有的过程总是比较艰辛的,也就只能埋头开始培养了。
包括农业方面在内,何平都能从后来迁徙到平远城的公民当中找到合适的人才,虽然他们并不全都适合教书育人,但是当个实习老师完全不成问题。
至于理论上的经验以及学识,就只能慢慢从老师傅那边学习了,何平准备专门派人整理收集资料,这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但确实值得的。
许多传统手艺没了传承,也正是因为老师傅遇到什么都喜欢留一手,以防止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但在何平这里则是完全没有这个担忧。
一旦被选择成为新建学院的老师,不管是实习老师还是正式的讲师,学院都会保证他们生活的基础。
指望后代给自己养老送终,不如相信学院一定会将你后半生的幸福照顾的妥妥帖帖。
不过从思想上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何平有这个心理准备。
除了传统的技术和手艺之外,许多书院中教授的经书,那就只是附带的学习了,并不成为主课,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直,比学一成不变的经书要重要的很多。
毕竟学习经书想要理解深刻成为一代大家肯定是不容易的,但是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懂得温良的道理,就比较简单了。
经书存在的意义就是劝人向善,其他的都只是附带的东西,不值一提。
至于武道方面,何平暂时没有太好的想法,毕竟武道方面的老师人选,就要少了许多,何平可不能要求那些武道世家来学院任职把自己的家传武学传授出去。
至于军中的法门,也并不适合学院。
如果要教授军中的功法,那还不如直接让学员加入军队好了,到是少了学员的这一道功夫,流程将简化很多。
何平虽然有弟子,但他自己的情况也清楚,也就林笛这样的小天才,还自己带着传承,何平偶尔能指点两句,其余的一些人,要让何平教他们,岂不是为难人嘛。
何平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先生的。
思索良久,也就只能暂时将武道方面搁浅,毕竟在军事方面有军队的存在,而何平自身武力也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培养武道中层势力,反而没有那么着急。
等先将其他的事情弄起来了再说吧。
技工在建设方面可是要远远重要于武道的。
就在何平为教育大业而冥思苦想之时,周峰急匆匆的跑进来:“侯爷,不好啦,有气剑宗的弟子找上门来了!”
“气剑宗?”何平一愣,这不是自家老婆的宗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