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陈如松就知道,这姑娘是相中了自己,之前是矜持。
杨家家境不如自家,陈如松想着未婚妻吃的怕不算多好,时常拿自己存的私房钱买吃食送去。
定了亲,杨稔也就不拒绝未婚夫的投喂。
原本杨稔就贪吃,只是碍于家里条件,她每次只能吃饱饭,别的吃食,除了爹娘碰巧看到的野果,没有别的吃的。
想着反正日后要嫁过去,杨稔就稍微安心,放心的吃进肚子里。
因为婚期还有一年多,也就是杨稔十七岁生日满了之后,两人偶尔见面一次,一年多,也能见不少次。
熟了之后,两人谈及日后。
“我爹娘比较疼我,许多事情都不叫我干的,不会嫁到你家,还要比我在娘家还辛苦吧?”其实大多数女子都是在娘家的时候最舒服,但杨稔不想这样,她希望自己能越过越好。
陈如松当然知道准岳父岳母疼女儿,看婚期就知道,农家只有疼女儿的才会留得久,又或是家里离不开人,把女儿留家里多干几年活,但看杨稔的肤色,就知道下地干活少,杨家绝不是想让女儿多干两年活的意思。
“当然不会,肯定要比你在娘家还过得好。”自家比杨家宽裕不少,没道理嫁到自家,还不如在杨家好过。
“那日后的活计你要干,我爹娘都舍不得我多干活。”杨稔开始诱导。
“好。”陈如松不觉得是多大的事。
定亲后的这一年多,杨稔渐渐明白未婚夫的为人,对出嫁后的生活有了期待。
杨稔的嫁妆在流水村算丰厚,春夏秋冬的衣裳各三套,还有好几匹细棉布,光是细棉布就要四百多文一匹,布料就二三两银钱,衣裳也得要个一两多银钱,还有被子大箱子以及压箱底的二两银子,算是掏光了杨家的家底了。
杨稔很担心娘家之后的生活,想着布料留两匹,压箱底就要一两银子就行。
“这嫁妆,在流水村算多,可对于陈家村的人来说,也只是平常,你要嫁到陈家村去,嫁妆不能少,这压箱底的银子,有一半都是你做绣活得来的,是你自己的功劳,别的才是爹娘给你的嫁妆,你嫁到陈家,我们脸上也有光,别推脱了。”
即便女儿没嫁到陈家去,杨母也会给女儿准备这些嫁妆,只是如今,用这话刚好能劝住女儿,女儿是要强的性子。
而她也是用这个说法,说服了孩她爹,毕竟给女儿置办这些嫁妆,确实耗尽了家底,儿子成亲要往后推一年,若不是陈家比自家强太多,孩她爹哪里会同意。
杨稔带着在农家人的眼里算丰厚的嫁妆嫁到了陈家,成为了陈家妇。
陈家的日子,确实比杨家好过不少,每日吃饱饭是不用说的,隔几日会有一顿荤腥。
吃的东西也更好,杨稔还算适应,她男人也没变样,在陈家很护着自己,私房钱也都给自己存着,有时去镇上会给自己带零嘴。
陈大嫂和陈二嫂都还算好相处,公公婆婆亦是,家里人多,八个大人,忙活田地,最大的侄女带着弟弟妹妹做家里的活计。
田地的活,杨稔不好推脱,但是夫妻俩待在一块,有说有笑的,干活好似也没有那么累人。
因为秋若娘就是做绣活伤了眼,最后都不怎么看得见,杨母担心女儿出嫁后,因着能做绣活挣钱,会被婆家压着一直做绣活,这防人之心不可无。
是以成亲前叮嘱女儿不能让婆家知道,宁可先做一些时日农活都好,杨稔便将会做绣活这事藏了起来。
干了一年的农活,杨稔有些受不了了,在娘家都没这么累,好在没多久,她有孕了。
陈家如今也就陈大嫂生了两个儿子,二老还是想要孙子的,于是让杨稔待在家里养胎,帮着做家里的活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