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班的,掌握一技之长的厨师。
不是字写得多么漂亮,理论多么扎实,一条鱼的解剖图画得多么细致。
而且,厨艺之道,关键就在千变万化。
一道菜跑到不同的地方,那都必须改良成不同的口味。
同一个地方的厨师,有时候都会对同一个酱料进行不同的改良。
请问。
这怎么考笔试?
没有标准答案啊!
考题是生抽老抽的区别,还是糖和盐怎么区分?
别逗了。
彭弈北刚刚在这里吐槽,下一秒就被打脸了。
聚辉不会让观众干看着。
屏幕上,部分考题也亮了出来。
观众也能回答。
有奖互动。
彭弈北:“还真有盐和糖怎么区分这题??!”
邹牧:“晶体颗粒折射光泽度……”
彭弈别:“实在分不清,尝一下不就知道了!话说这个愚蠢的问题我好像什么时候回答过?”
邹牧:…………
是上课的时候吗?不记得了。
但是这无语的心情还是一样的。
“也有别的高级一点的题目。”邹牧想为自己的星球挽回一点颜面。
比如XXX知名菜肴,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期间什么美丽的生物为他带来灵感。
彭弈北:…………
难怪邹牧对纪录片和出书念念不忘。
合着这都是考点。
“我们也参加一下?”
“好!如果中奖了,聚辉的脸色一定很好看。”
彭弈北觉得这个可以有。
重在参与嘛。
虽然中奖概率很低,可万一中了呢。
“没有中奖,该有的惊喜也是有的。”邹牧意味深长的笑了。
“???”
“没什么,这一题选C。”
两个人配合默契。
一个人负责答厨艺相关的题目,另一个人答知识类的。
电视里同步播放着一些参赛选手的搞笑回答。
类似于画一个哭天喊地的表情包,表示臣妾不会这题,这样的逗比答案。
足够引发连连笑点。
整个“笔试”嗑瓜群众可是一点都不枯燥。
在一片欢乐中,观众们也是长了知识的。
就像是彭弈北在《少年厨王》里介绍蛋炒饭的诀窍一样。
这一次《民间厨王》里,评委们以及测试题目里也出现了很多的干货。
许多观众都忍不住拿出小本来记录。
嗯,就像是微信收藏里的一百个生活小妙招。
哪怕永远想不起来去看……也不耽搁一键收藏,感觉自己又博学了。
欢乐的答题时间结束了。
茫茫人海,总共是一百个人入选。
这一百人,在一段广告之后,集中到了一个大礼堂。
进行第二轮海选。
第二轮海选是……食材组合。
每个人抽签。
每个人会面对一堆堆的食材。
就看着他们如何排列组合。要用这些食材组成三道菜。
彭弈北看向邹牧。
邹牧正看得津津有味。
以普通观众的心态欣赏着节目,以娱乐公司老板的眼光评价节目优劣。
然后就感觉到了旁边灼热的视线。
邹牧:…………
彭弈北:“你之前一直信心十足,是不是提前知道了他们会出现这样的BUG。”
邹牧:有BUG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