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美滋滋地跟着何东胜去了县一中。
高中距离卫校大约三条街, 听上去似乎挺远的,但实际步行也就不到半个小时, 这样的距离对于他们而言, 完全不必动用车子,明天早上大家伙儿也打算在医院食堂吃过早饭,就一块儿走过去。
县一中是所老学校了, 民国早期便建校。当年, 抗日战争打响, 他们也是跟着匆匆忙忙撤退到大后方的学校之一。
据说战争结束的时候, 整个学校只剩下三个班级, 后来又从内陆回迁入江县,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了周边地区赫赫有名的老学校。
在高考被取消之前, 江县每年都会考出去好几个大学生。这在全国招生人数只有10来万的时代, 已经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只可惜从66年之后到现在, 高考停了这么多年,江县中学的荣光也随之低沉,没有高考成绩背书如何证明这所高中的优秀呢?
何东胜同门卫老头儿打了声招呼,正在听样板戏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他们,便挥挥手同意,两人进去了。
县中面积不小,足足占了好几亩地, 看上去颇为大气。
远远的, 在路灯照耀下, 余秋可以看见学校教学楼的轮廓。三四层高的楼足有四五栋,明显带着民国建筑特点的礼堂矗立在池塘边上,看上去庄严秀美。一下子将人的思绪拉回到学校数十年沧桑的历史中去。
学校操场跑道上铺着煤渣,两边白玉兰造型的路灯发出莹白柔亮的光,照亮了三三两两从它们身旁经过的年轻人的脸。
那些脸上闪烁着焦灼与期望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明天要来考试的考生。
有人住在县城里,白天还在工厂跟农场参加劳动,这会儿天都黑透了,才抽出空来看考场。
还有人就是县中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没有离校,这几个月的时间,一直被老师压着全面复习冲击。
余秋看到个稚气未脱的姑娘,一边背单词一边哭,不知道她是害怕还是后悔以前没有多学点儿。
她的同伴在旁边安慰着什么,结果女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旁边人却没有办法对她投入过多的关注,大家只是侧过脸匆匆看一眼,然后又开始忙碌自己的事。
看过考场的人也没有急着离开,有人就坐在跑到旁边的石椅上,从口袋或者书包里头翻出笔记,然后就着昏暗的路灯,不停地翻看。
其实这么短暂的时间,也许并不能看进去什么东西,还不如早点儿回去休息来的实惠。
只是他们脱离学校,离开课堂实在太久了,于是漫步校园都要拼命地汲取,希冀能够多沾染点儿书香。
都说学校是象牙塔,大约取的就是这点儿远离尘嚣吧。
何东胜带着余秋看了考场所在的位置,他笑着告诉余秋:“我们高三就是在这儿上课的。”
余秋忍不住好奇:“你坐在哪儿啊?”
何东胜还没有说话,前头楼梯口走过了一位教师模样打扮的中年女人。
她轻声细语地拦下面前的年轻人,跟他们打商量:“同志,学生还在教室里头复习,你们不要过去了好不好?考场在这边。”
充当考场的教室已经被清理出来,门上也贴了封条,好明天迎接高考生。
不过旁边教室还开放了两间,好让学生们继续复习。
何东胜笑着点头,然后主动跟老师打招呼:“马老师,你好啊。”
女老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这才认出自己昔日的学生,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的笑容:“小何,何东胜。”
她伸出手来,拍了拍学生的肩膀,喜不胜喜,“好,长高了,人也结实了,瞧着就是个精神的大小伙子。这是你爱人啊?什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