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军下,程普黄盖与韩当朱治皆久经沙场,对于攻城略地十分熟稔。即便孙策与周瑜不在,他们亦能将城中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及至落时分,舒城内外城防便皆已换作了孙策下部。
孙策吩咐手下,宽待陆家诸人,而后便率众策马回营。此一战竟未损兵折将,营中驻守不顾天寒霜冻,夹道欢庆,百余人熙熙攘攘挤在辕门处,齐声高喊:“威武!威武!威武!”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可孙策的目光只定定锁着灯火阑珊处那单薄的影。大乔秉绝色姿容,即便立在人群之后亦十分出挑,她眉眼含笑,望着那高头骏马上的英武姿,神无比温柔。四目交汇一瞬,她羞颜飞红,望向旁处,不敢与孙策相视。
孙策看出大乔羞赧,可她愈是这般,他便愈是不愿放手。孙策翻下马,穿过恭贺的人群,径直来到大乔前,不顾左右目光,一把抓住她的双手,挤眼轻笑道:“莹儿,我回来了,今攻城,害你担心了罢。”
大乔显然未想到,孙策未理会众人,而是直接来到自己前,她面色涨红难堪,将小手抽出。孙策却好死不死地拽着,不给她抽离的机会。大乔抬眼一瞋,低低嘟囔着,好似是对孙策,又像对他后某人道:“爹……”
爹?孙策子一凛,回而望,只见乔蕤与周瑜一道立在不远处,他一时尴尬,返迎上,对乔蕤一礼道:“先前听闻乔将军抱恙,孙某心中十分焦急,现下见将军无虞,便,便安心了。”
孙策这一席话发自真心,说出来却显得有些不真诚,他原是颇善辞令之人,此时此刻却暗骂自己嘴笨。所幸乔蕤并未放在心上,对孙策回礼道:“孙少将军辛苦,烦请入我帐来,本将军有要事,与孙少将军协商。”
乔蕤面色不佳,神更是有些郁。孙策不明所以,却少不得拱手称是,嘱咐过几名老将后,随乔蕤一道向营地走去。
下了整整一的大雪终于停了,南国深冬,难得这般莹白清净。人群仍在欢庆胜利,大乔却一点也乐不起来。今一见父亲,霎时觉得他老了许多,眸色深沉,言又止,似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现下见父亲将孙策叫去,大乔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攻城虽顺利,往后诸事却不知能否如愿,可除了无止境地等待,她又能做什么呢?即便有张良计傍,在亲与人间亦难两全,大乔立在茫茫大雪间,一颗心却似放在滚水中,沸腾不安。
周瑜与大乔一样,亦尚未放下高悬的心。今前脚才破舒城,那怪鸟便后脚跟来,成群结队竟有百余只,重伤乔蕤下部数百人。而几之前,孙策已将李丰暗结黄祖之证据种种,派人快马加鞭传至寿报与袁术,按理说,即便李丰有同谋,亦该收敛,怎还会酿出如此血案?
人命关天,周瑜来不及细想,只顾四处收罗药材,为那些仍因鸟毒而痛苦挣扎的士兵治病。可他脑中有个隐隐的念头盘旋,好似黟山一别,那山顶吹笛之人并未收手,反有几分大幕初揭,尽玩味的意味了。
军帐内,乔蕤缓步走上软席。虽是隆冬时节,他却虚汗满头。孙策觉察乔蕤子不佳,若有所思:“乔将军伤病还未痊愈,便迅速赶来,可是有什么顶要紧的事?”
乔蕤摆手示意孙策坐下,而后从随的药包中取出白天竹片,压在舌下含住镇咳:“孙少将军,前几你可有往寿送信,向主公汇报,我帐下裨将李丰通敌叛逆?”
“孙某所报,桩桩件件皆有真凭实据,乔将军难道要护短吗?”虽尽力控制自己不去想五年前乔蕤携带辎重,拖延渡江之事,亦不愿将父亲遇害怪罪在他上,可心中难免会有芥蒂,此话方脱口,孙策便十足懊悔。
好在乔蕤未深究他言语中的冲撞之意,边咳边道:“现下哪里是本将军如何?主公看了你所奏报的文书,勃然大怒!李丰更是趁机告状,称你嫉妒同僚,刚愎自用,围城一战迁延自顾,只会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