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举措。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精兵拥立下于中原开平自立为大汗;四月,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蒙古贵族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
1264年,忽必烈占领哈剌和林后再次发兵进攻,大败阿里不哥军于昔木土脑儿。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两年后将他毒杀。
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时,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唯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阿里不哥失败后,各大汗国纷纷独立,拒不遵从忽必烈的旨意。
当初,阿里不哥的后代和支持阿里不哥的诸王、属下也随阿里不哥一起投降,大部分归于忽必烈第四子那木罕和第八子阔阔出手下。阿里不哥死后,死讯很快传到这些人耳中,忽必烈说的是阿里不哥病逝,他们哪里肯信,加之忽必烈重用汉臣,使他们日益不满。
紧接着,忽必烈连年向南宋和日本用兵,对北方和西方的控制渐趋薄弱,这些人以昔里吉为首,日益骄横,多次斩杀朝廷使臣,忽必烈无暇西顾,只以安抚应对,更使得他们野心膨胀。
按照原本的历史,安童应该被派到那木罕的守地阿力麻里,先是突袭贵由之子禾忽,禾忽随即叛乱。再因分配给养不均,惹得脱脱木儿叛逃。昔里吉奉那木罕之命追击脱脱木儿,反被脱脱木儿说服一起叛乱,回军扣押那木罕、阔阔出和牙忽都等诸王,元朝西北边疆为之风云变色,历经数年的混战由此开始。
但是,因为程越的横空出现,导致安童并没有去阿力麻里,西北部的局势虽不平稳,但昔里吉等人公开的变乱还没开始。这也正是程越有信心说北征只需几个月就可以结束的原因。
既然西部变乱没有开始,忽必烈为何还要西征呢?原因就在于海都。
海都是窝阔台汗之孙,合失之子,后来于1268年建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生前曾经说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蒙古的汗位,但贵由汗死后,蒙古诸王在忽里台大会上违背了成吉思汗说过的话,推举拖雷的后裔蒙哥为汗,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未经忽里台大会推举,自封为汗,因此他不断反对忽必烈。自蒙哥当选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后裔逐渐失势。海都为人聪明能干而狡诈,逐渐纠集部众。恰在此时,海都被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押力(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尔),势力日盛,成为窝阔台系诸王的首领。蒙哥汗死后,海都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终告失败。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后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
有鉴于此,忽必烈遂派察合台后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企求引起西部诸王内乱,以便其集中精力于对南宋的战争。令忽必烈意外的是,海都虽然与八剌初期激战,但旋即和好。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的忙哥贴木儿在塔拉斯河会盟,公开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并商议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
盟书中指称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从此,双方不断发生战争。元军虽始终占上风,却无法彻底击败海都。
忽必烈在西北部的隐患未除,而以海都为首的三大汗国还向中原虎视眈眈,八剌去世后,他的儿子都哇围困火州即为明证。唯一令人高兴的就是,南宋掌权的大都督程越即将成为他的驸马,并且率五千精锐骑兵携带武器而来。既然早晚都要发兵西征,如果可以先下手为强,并且能利用程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