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理由?那更不重要,随便编就是了。
花了小半天时间,李忱大致了解了,新的道教内容。天色也晚了,李忱留了这些辛苦的道士一起用膳。席间,他指定了,施肩吾担任首任得真人一职。
他曾经考中过进士,不过并没有授官,就回乡学道去了。本来刘玄靖应该比他更合适些。他曾经在武宗朝,也担任过银青光录大夫,崇玄馆学士。不过,他以年迈体衰,拒绝了。
除了真人一职外,基本上在座的都会担任炼师一职,不管哪各学派,都会在初建立的道廷中,有一个职位。这些都是事先商良好得,不然那些比较弱势的
教派,也不会答应。
用罢晚饭,李忱送走这些忙碌得道人,接下来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木钱就是初步拟定了教义,定下了组织和领袖。其他还有很多方面又填补,比方说教廷得组成。
李忱知道,梵蒂冈的教廷内部有很多组成,但是他也不知道有哪些。这些都要他们去摸索。一步一步完善。
不过这些他暂时不关心了,至此,道教算是逐渐完善了。他提前几百年让道教完成合流,原本这是到了宋朝才逐渐完成得。
他现在要考虑些别的东西,他不会天真的把希望都放在道教之上,人要两条腿走露才会稳,桌子四肢脚很稳固,他正在考虑另外一只脚,儒学。他想要振兴儒学,当作另一个维持汉民族得方法。
不要看不起儒学,唐代为什么后期这么乱。同样宦官势大的汉朝和明朝,就没有像唐朝这么惨,连皇帝的生死废立都被宦官掌控。地方还在闹腾,时不时有人出来蹦达两下。李忱觉得儒学不彰,是一个原因。
中国人建立得几个大一统王朝,汉、晋、唐、宋、明、清,也就是晋和唐,儒学不彰。然后这两个朝代,晋不说了,乱、惨。唐后期也没好到哪去。
李忱觉得,儒学不彰,是一个原因。不要说儒家迂腐、保守,让中国没进步什么,至少在维持统治稳固上,有很大的帮助。不要看宦官猖狂,没有那些大臣配合,他能嚣张多久?
宦官杀了皇帝,一个又一个。这种事情怎么就不会发生在汉朝和明朝?那些大臣绝对不会和宦官合作,会找他们拼命得。就算宦官把京师得百官杀尽,地方上也不会配合,保管全部瘫痪给你看。
当然了,儒家司享有很多缺点,不过在李忱看来,这些都可以改得。所以他招集了一批儒生,不管有没有功名,主要要精通如家思想,然后能依照他的意思去改良。
怎么改良?其实也就是断章取义,和旁征博引。引用论语的话,然后去延伸、去解释。反正儒家思想,早在董仲舒时代,就被他改到乱七八糟。什么天人感应说,孔子什么时候这么说过了。
什么天灾是因为皇帝失德得缘故,孔子都敬鬼神而远之了,哪会说这些。哪有那种儿子(天子)犯错,惩罚孙子(百姓)得道理…。既然可以依照主政者得意思改,李忱也打算照自己的想法,去改进儒家思想了。让他成为汉民族得另外一条腿。不过,两条腿也还不够,要学桌子四条腿,就要再慢慢考量了。
隔了几天,他招集了户部得几个官员,议事。地点还是在绫绮殿。几个没进来过得官员,都有些惊奇,这个房子虽然很普通,可是在唐代来看,实在不寻常。
不管是沙发,还是落地窗,旋转楼梯,内部格局和装饰,都与唐代现在的氛围,不太一样。不过李忱在,他们也不敢乱动、乱看。李忱先给他们介绍了洗手间在哪,就开会了。至于洗手间得使用方式,现在大明宫连带太极宫所有地方,都有加装了水龙头和冲水马桶。连民间都开始慢慢在推展,皇城里面得官员,当然不陌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