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的钱用于在另外两个大村开办两所分校,将招收全县所有附和条件的孩子入学。
各个寺庙也贴出告示,董立信所捐的钱部分用来购置药材,命一些懂医术的和尚、尼姑没五日开义诊,给看不起病的穷人诊治、发放药材等,当然用的都是常见而又便宜的药材。部分用来购置柴米,预备在灾荒时候用于施粥。
董立信则找到了曾经相熟对他多有照顾的乞丐头子,传出消息:自己的田庄将雇佣一些乞丐,给他们提供吃住,教予他们种田的技术,另外每个月还有工钱,虽然工钱较低但是毕竟给他们提供了安定的生活,表示自己并不忘这些曾经功过患难的朋友。消息一传出去,大量的乞丐蜂拥而至。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聘用。一是董家的田庄吃不下这么多人,二是像那些脾气恶劣、好吃懒做、坑蒙拐骗的乞丐也不能聘用,但是却还是有某种用途,比如打探消息,比如实施某些行动,当然这些都不归他管。
而一些老的、病的、弱的乞丐,董立信还出钱请大夫给他们诊治。像这些工作,他就交给了乞丐头子负责。
那些幸运被选中的乞丐,洗净了头脸,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站在田庄里,感觉就像做梦一样,从此他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若干年后,他们当中有的人娶妻生子,一辈子都感激董立信的大恩大德。
至于董家新宅子里的下人,董立信先去找了人伢子,买了一个管家,一个小厮,一个厨娘还有几个会种地的人。剩下的打扫屋子、做杂务的下人则是选择了以前一起乞讨交好的小乞丐。另外还请了几个孔武有力的护卫。
董立信的这几项措施可谓是雷厉风行,两天之内就传遍了全县,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但是却赢得了众人的交口称赞,都赞他仁义,没有辱没董家的家风。当然也招来了暗中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大骂他是傻子,因为他把得来的钱财几乎都用了出去,让打着坏主意的人无机可乘。
所有这些识时务的计策董立信当然想不出来,其中的主意自然是林家出的,确切地说是林小寒出的,这是当日她对哥哥说的应对计策之一。
林小寒深知树大招风,董立信乍然一夜暴富,太招人,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喜事最后变成坏事。而且董立信根基太浅,也没什么见识,根本管理不了高仁和的那些生意产业,还不如卖掉,用来购置田产,做一个小地主,足够自己一辈子丰衣足食了。如果将来他有能力,再恢复董家以前的荣光。而且这样一来,外面传言林家擦手高、董两家的恩怨是有所图谋就不攻自破。如果说林家真从中受益的话那就是春晖义学的扩大,让一手创办了义学的林小寒名声更广。还有就是仇人身死,让他们全家心内大大松了一口气,不用时时担心会再一次受到报复了。
其实董家的事传开后,慢慢地有些听到消息的曾经忠于董家的下人来投奔董立信,所以若干年后,董立信在这些忠仆的帮助下,重新经营起了父亲以前的产业,董家又成了全县有名的大户。而他每年都会捐出一定的钱财给春晖义学和寺庙,使董家成为远近闻名的积善之家。董家也一直和林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在很多年后的机缘巧合之下帮了林家一个大忙,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一切都是天意。
当下,董立信的举动,心里有数的人都明白其中的缘由,包括密切关注着林家的皇甫皓一行人。自然也包括不住扼腕叹息朱铭,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吩咐宋师爷暗示董立信要好好亲近亲近他这个为董家申冤的县太爷呢,结果到手的鸭子就飞了。这让本性贪婪的朱铭又给林家记上了一笔账。
朱铭的内心很纠结,一方面觉得林家这些举动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断了他的财路,一方面又深深欣赏林小寒的聪慧。只想着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要把林小寒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