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倩愣了愣表示不解,唐书雪更是把小嘴张成了圆形,完全不明白两人再说什么。想要替颜如玉辩解几句,却害怕坏了规矩,只能呆呆的坐着。
鞭打等于赏赐!这是常威和颜如玉独有的秘密玩法。
赤嵌、台湾二城位于台湾南部,这里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台江西南有七座相连的山屿--七鲲山,每座山屿相距一里多,彼此毗连环护。
一鲲北面隔海有北线尾小岛,其间海面叫安平港。北线尾北侧为鹿耳门港,荷兰人修筑的台湾城在台江西侧的一鲲,赤嵌城在台江的东侧,互为犄角。
十月,颜如玉和黄崇武的十七艘舰船,千名七海营将士抵达澎湖,罗云与大将马信率二十艘战舰,两千余人前来汇合。
荷兰人闻讯,在港口沉船阻止舰队登陆。七海营水师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颜如玉、罗云亲率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七海营主力战舰“镇江”号,以火力强大的侧弦炮,击沉荷兰主战舰“赫克托”号。
与此同时,黄崇武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主力战舰沉没的荷兰人虽然人数占优,但失去制海权便失去了战略优势,常威的海权论首次在战争中得到验证。
孤立无援的赤嵌、台湾二城并没有放弃抵抗,因为这是两座典型的欧式菱堡,荷兰人有信心守到明军弹尽粮绝,自行退兵。
战壕、菱堡、线膛枪炮、铁甲战舰这些未来的战争趋势,常威是时常向颜如玉、黄崇武灌输的,因而,荷兰人眼中牢不可破的防线,却不看在他们眼中。
赤嵌和台湾二城,是由八座棱堡和八座三角堡构成的,棱堡上加筑了三丈厚的护墙,每两座棱堡间距离恰为滑膛枪的最大有效射程,可以提供交叉火力,使要塞防御大为增强。
明军首先断了二城外部水远,继而,采用土工作业的方法,将距离要塞约四百步外的第一道平行壕挖好,在此次挖掘中,明军无一伤亡。
其后,明军以第一道平行壕为依托,继续向要塞掘进。掘进过程如下:首先由一名携带柳条筐的工兵以木制护盾为掩护,向前挖掘约半个土方,同时将泥土抛入筐中。完成后该工兵继续匍匐向前挖掘,其他工兵则对刚刚挖出的战壕予以加深拓宽,并以堡篮和柴捆对其加固,直到在战壕内行走的士兵可以完全被遮蔽住为止。
当战壕达到一定长度后,步兵进入战壕,以便护卫工兵并阻挡守军出击破坏。至完工时,战壕宽度可达丈余,足以允许火炮通行。
明军在向前掘进过程中,采取之字形壕掘进,时常改变掘进方向,使得守军火炮只能打在胸墙上,以此避开守军的纵射火力,减少损失。
两天后,明军通过之字形接近壕接近到距要塞约二百步的第二道平行壕。尽管守军以炮击和出城袭击加以应对,但并未对明军造成什么阻碍。守军正面的二十门门火炮每天仅能杀伤十名明军,在围城战的前五天中,明军总计伤亡仅为五十人。
至第二道平行壕完工后,黄崇武才命令炮兵进入平行壕。三天后拂晓,明军开始炮击。围攻战中,明军大量使用跳-弹射击战术。
即在射击时选择低伸弹道,使得炮弹在射中目标区域后向四处反弹,从而对临近的人员和机械构成威胁。在攻城时,炮弹直接跳越胸墙,从侧方射入棱堡或三角堡正面,杀伤人员和击毁火炮。这样的炮队还用来对隐蔽路的个别地段进行纵射。
从开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壕算起,整个战斗仅仅用时十五天而已。明军在此期间战死六十人,战伤二百,其中两名工匠殉职,七名工匠受伤。
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