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唐嘻宗

第一百六十四章 后唐嘻宗(2 / 3)

封建时代,商人备受歧视,居四民“士农工商”之末,更何况黄家还是贩私盐的。为了“漂白”自己的“黑道”身份,黄巢决定花钱买点学问,然后参加科举。万一祖坟上冒了青烟,混个进士及第,不比成天提心吊胆的贩私盐光彩?

黄巢的文化水平如何?史称“稍通书记”,可能就是半瓶醋,但这也不错了。于是黄巢就去长安赶考,不知是黄巢的能力差,还是当考官的伸手要钱,反正把黄巢给黜落了。

黄巢失望愤恨之余,写下了一首反诗,这便是著名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已经对朝廷不抱任何希望,所以王仙芝大军一到,黄巢就和王仙芝合为一路,弟兄们一起闯天下,混出个大富贵出来。

这伙强人“横行山东,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在这些人中,有一个来自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的青壮汉子,刚入起义军中,他只是一个普通喽罗兵。后来风云际会,因势成事,叛变黄巢后成为唐朝的方面大员,占据中原广大地区,三十多年后,这个人灭唐建梁,正式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大幕,他就是梁太祖朱温。

当时在山东地面上流传着一句谶语,说是“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指的就是王仙芝起义。客观来说,这句谶语很有煽动性,气势十足,近四百年后,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时,便抄了过来,不过改成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唐朝政府得知山东一带“暴民作乱”,那还了得!必须剿灭这帮“乱匪”,不然大家都得完蛋。唐朝征调河南、山东等五道兵力前往对付王仙芝,由平卢军节度使宋威为“剿匪总指挥”,节制河南诸镇,统一作战。

要说宋威也确实不是吃干饭的,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七月,王仙芝率众来攻沂州(今山东临沂)。唐军与起义军在城下大战,可能是起义军作战经验不足,被唐军击败。好在王仙芝是个聪明人,也许是农民有着善长“游击战”的天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这些游击战略我们听起来好耳熟啊)。

宋威能力不错,但人品太差,为了邀功,宋威欺骗朝廷已经斩杀王仙芝。李儇欢呼:“打球去喽!”百官联翩入贺大捷,李儇下诏解散各道兵马,哪来的回哪去,宋威回到青州继续享福。

可李儇没高兴三天,消息传来,王仙芝根本没有死,而是继续在各地发威,李儇只好诏令各道集兵再战。唐军弟兄们刚回安乐窝,又要去干苦差事,无不痛骂宋威:“妈的!有这么耍人的么?”

王仙芝自知短时间内难以得势,便把部队从山东拉到河南,避开宋威的主力部队,攻击唐朝兵力比较薄弱的河南和山东交界一带。河南地处中原四面通风,进退自如。果然,起义军一路西进,连克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地,锋镝直指洛阳南部门户汝州(今河南临汝)。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起义军攻克汝州,生俘宰相王铎的弟弟、汝州刺史王镣,取得起义以来的重大胜利。汝州一失,东都洛阳便直接暴露在起义军的攻击范围之内,洛阳是唐朝的第二国都,地位类似于明朝永乐以后的南京。汝州失守的噩耗传来,洛阳大震,东都百官蜂拥出逃。

李儇见起义军声势浩大,心里也有些发毛,不知听了谁的主意,决定招安王仙芝。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月,李儇下旨赦免王仙芝的“罪过”,并许诺封给高官。

王仙芝比猴子还精,他知道现在自己手中的筹码太少,闹的越厉害,自己将来得到的就更多。王仙芝没有去取洛阳,率众攻打郑州,结果吃了一个

最新小说: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状元郎 神话版三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五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