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手中拿着铁如意指手划脚:“打到汴梁城,活捉赵匡胤。”宋军王全斌部入蜀路线和四十年郭崇韬差不多,而且宋军多是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历练过的好汉,怕你什么蜀军?宋军在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北)大败蜀军,生擒蜀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保正,一路南下。而出三峡一线的刘光义、曹彬部行进也比较顺利,攻破后蜀东川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宁江军节度高彦俦自封殉蜀。
宋乾德二年(公元965年)十二月,宋军行至利州(今四川广元),终于见到了这位当世诸葛亮。宋军先发动进攻,一鼓破金山寨,随后宋军嘉陵江边再破蜀军,王昭远带着败军哄逃至大漫天寨。到了第二天,宋军崔彦进部、康万泽部、张万友部三路合击大漫天寨,王昭远尽出蜀军精锐,两军展开死战。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王昭远酒囊饭袋,带出来的兵都是如此,一败而溃。王昭远还不服,再和武定军节度赵崇韬纠集残兵连和宋军大战三场,结果全输,王昭远鼠窜至剑门(今四川剑阁北)。
孟昶派出皇太了孟玄喆去支援王昭远,可孟玄喆更是个大饭桶,把行军当成了游山玩水。宋军主将王全斌没功夫搭理这个傻小了,要尽快歼灭王昭远部。宋乾德三年(公元966年)春,宋军史延德部过来苏(今四川剑阁东南),直扑要塞青强岭。正在剑门养精蓄锐的王昭远听说宋军到了青强,不想送死,退至汉原坡。
王全斌不依不饶,率军直进,一直追到汉原坡,宋军主力对蜀军发动强烈攻势,蜀军军心涣散,被宋军好一阵猛杀,死伤无数。赵崇韬被擒于阵上,王昭远刚开始还有点兴致,坐在胡床上指挥战斗,看到宋军径直朝自己扑来,吓的脱了盔甲骑马就逃,一直跑到东川,好容易甩开宋军。
王先生躲在一间民宅里,号啕痛哭,眼睛都哭肿了,边哭边背起罗隐的诗:“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刚背完最后一句,宋军骑兵就追了过来,看到王先生如此悲伤,宋军将士们也心情沉痛的把王先生给捆了起来,押回军中。而蜀国太子孟玄喆跟蜗牛似的来到绵州(今四川绵阳)时,听说宋军已经破了剑门,王昭远也被捉了,吓的丢下军队,带着几个亲信逃回成都。
正在成都等待胜利消息的大蜀皇帝孟昶一听败报,脸都吓绿了。他经常嘲笑王衍无能亡国,难道自己真是王衍“转世”?看来很有可能。孟昶问大臣谁还有什么好办法?
将军石頵给孟昶出了个主意:“办法倒有一个,就是陛下不要再和宋军打了,坚壁清野,只守不战。宋人远来,加上蜀地艰险,粮草运输必然不济。等到他们粮草吃光的时候,陛下再进行反击,仍然有可能击退宋军。”
孟昶觉得这个办法不怎么样,长叹一声:“算了吧,这招太冒险了。我们孟氏坐守两川四十年,对将士不可谓不厚,可他们根本不是宋朝的对手。就算坚守不战,谁能保证他们不贪图富贵而投降呢?”石頵劝孟昶的这个建议和三国时广汉从事郑度劝刘璋是一回事,可刘璋也没有听郑度的,回答的话和孟昶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这个建议虽然能延缓一下蜀中政权存在的时间,但根本不可能改变蜀国灭亡的命运,赵匡胤和刘备不同。刘备北有曹操、东有孙权,一旦攻蜀不下,孙权就有可能下荆州。赵匡胤后顾无此忧,大不了多陪孟昶玩几年,总归是个亡字,但等到赵匡胤好脾气被磨尽的时候,孟昶就算降,也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宋军两路直下,离成都越来越近,孟昶想来想去没想出一个好办法,“德高望重”的李昊同志劝孟昶投降,仍不失富贵。孟昶急迫无法,只好命李昊草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