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三十九章 古代的阵法(三)

第三十九章 古代的阵法(三)(3 / 4)

时抽拣而成。

无地分马:?是中军大阵所控制的机动部队。布置在“大将军营阵”的四周,“备缓急驱使”。其兵由各指挥(营级单位?)所组成的战队里抽调。机动部队的多少,“临时分置,无定数”。

拒后阵:?亦称“殿后”,是由后卫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布阵于中军大阵之后,以防敌人从后面袭击。宋人认为,在“军阵之制,粮道居后”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道断绝”,布拒后阵很有必要。

《武经总要》说,宋太宗对辽几次作战的失败,都与“粮道”被敌“断绝”有一定关系。因此,从真宗开始,则注意置“兵殿其后”,以便“缓急用之,无腹背受敌之患”。

策殿后”阵:?是由策应殿后的部队所组成的战斗队形。它在拒后阵与主力之间布阵。平戎万全阵:?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制作并授予大将军的,所以颇受重视。平戎万全阵是由前后左中右五军组成,约十七里见方的正方形大阵(个人认为此方阵如此拓展纵深,可压缩敌人骑兵机动的空间)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阵势的中央,加强战车,组成三个车营增强步兵的防御能力与攻击能力,把骑兵部署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中央大阵……这是一种保守的防御阵型,达到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可在平原对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目的。

中军大阵由三个方阵排列而成,是全阵的主力……每个方阵周长二十里(折合360步x20=7200步)。每五步为一“地分”,每“地分”用大车一乘,步兵二十二人防守,另有无地分兵(即机动的预备队)五千人居方阵中,每方阵共用步兵三万六千六百八十人。

三个方阵共十一万零四十人,另外加望子(即观察兵、陈望哨兵)二百四十人,总共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

前阵与后阵(即前锋与殿后),各两列骑兵。前列骑兵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名骑兵。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骑兵。两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骑兵,另加探子(侦察)四十名骑兵,总共五千名骑兵。前后两阵共一万名骑兵?。

东西稍阵(即左、右翼),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名骑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骑兵;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名骑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骑兵。每阵共一万名骑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骑兵,总共二万零六百五十名骑兵。

平戎万全阵,所用兵力共十四万零九百零三人(主力步兵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人,前、后、左、右各阵骑兵三万六百五十人),另外还有用作车营防御的大车一千四百四十乘。该阵中军大阵的正面宽约十七里(每个方阵正面与纵深各五里,方阵与方阵间隔一里);前后两阵每队正面六十五步,正面共约一十一里零七十步(65步x62=4030步,折合11里70步);左、右两阵,每队占地五十步,正面共约十七里一百三十步(50步x125=6250步,折合?17里130步)……

本朝八阵:据《武经总要·本朝八阵法》记载,北宋所谓的本朝八阵,系指方阵、圆?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雁形阵共八阵……

八阵所用的兵力和编队参照了李靖阵法,即:每种阵均用马步军共一万四千人列成。?其中,步军编为二百队,每队五十人,计一万人;马军八十队,每队五十人,计四千人。每种阵,都按唐代军队那样,区分为中军、左右虞候、左右和前后共七军。各阵阵中“每十人为列,皆面面相向,背背相承”。

“一卒占地二步,一马纵广二步”。“本朝八阵”除圆阵(因与车轮阵同形异名)外,《武经总要》中均附有阵图。各阵图中兵队的名称,沿袭唐朝。图中的“驻队”,即北宋的“阵脚兵”(

最新小说: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战地牧师日记 红楼从庶子开始 远山破阵曲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