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人,不是仙游人,就不在仙游县志中记载,只有其从子留居道既定居仙游,就为他立传,留居道这段传记之后没有注明来自《清源志》,是黄岩孙自己所写,如下:“留居道,鄂国公从效之犹子,持麾下兵,从效无嗣,以居道为后,开保间出判莆田镇,因爱赤湖山水之胜,遂卜居焉。后累赠尚书左仆射。家藏建隆褒谕御笔甚详。”
留居道出判莆田不是在开保(968至976)间,道光《枫亭志》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居道以清源招讨使知莆田县,莆自陈光大两年始置县在延陵里,居道来知县事,则重新之。”《枫亭志》这一记载估计来自《清源志》,留氏族谱记留居道死于开宝六年(973)。
古代泉州的《清源志》中明确记载留从效曾经家枫亭,《连江里志》作者郑得来与《枫亭志》作者林朗如据此认为南宋《仙溪志》未记留从效家枫亭是一缺失,《枫亭志》卷之一《地理》中条目下说:
“五代清源节度使鄂国公恭公靖将王留从效,及其嗣子尚书左僕射居道,家在赤湖留宅村。
通志(指乾隆《福建通志》)以公为德化人,并依《仙遊县志》编居道入流寓传,又载从效宅在永春南留湾。郑氏(指郑得来)据《温陵府志》称从效家枫亭赤湖……岂从效原以籍德化或别居枫亭不久又去,后乃以其嗣子居道定宅赤湖而遂開族?于是以县志载居道入流寓传,而不及恭公,与温陵府志未合。
从效盖尝捨田仁王院(在枫亭)供奉,又有田在东庄(在枫亭),郑志皆载之,不待其嗣子居道始居枫亭也,今依郑志编从效父子宅里于此。”
陈洪进914年生于枫亭侯榄,父名陈鄢,上三世祖陈邕由枫亭陈庐园迁附近的侯榄,《五侯陈氏族谱》记陈洪进为陈政第十一世孙。
陈政、陈元光父子在唐初武后时由河南固始带兵入闽开漳,曾经安家枫亭,枫亭人视为开枫人物之一,遗有子孙在陈庐园。南宋《仙溪志》祠庙条目下有“威惠灵著王庙二,在枫亭市之南北,按漳浦《威惠庙集》云,陈政仕唐副诸卫上将,武后朝戌闽,遂家温陵之北枫亭,灵著王乃其子也,今枫亭二庙旧传其故居也。”
唐时仙游辖于泉州,枫亭在泉州之北,故称“温陵之北枫亭”。南宋《仙溪志》还记:“勅灵著王父墓,在县南四十里枫亭赤湖陈墓头。”此墓现存,应为陈元光之父陈政的墓葬或衣冠塚。
而《资治通鉴》中记事涉及陈洪进时每称“临淮陈洪进”,《十国春秋》陈洪进传中也说“陈洪进字济川,先世本临淮人,已而迁泉州,居仙游县之枫亭,遂为仙游人。”
蔡襄庆历三年(1043年)应陈洪进孙陈宗颜之请,为宗颜父即陈洪进儿子之一的陈文善页作墓志铭,文中说:“其先世临淮人曰珂者,官入闽居泉州仙遊,兵阻道绝,乃留不还。
公(指陈文善页)之曾王父曰太子太傅讳某,王父曰太子太师讳鄢,皇考曰赠中书令、谥忠顺、累封南康郡王讳洪进……”指出先世为安徽临淮陈珂,《五侯陈氏族谱》中说先世为河南固始陈政,两者表面看来矛盾,但河南固始与安徽临淮(阜南县)一带隔淮河相望,两地距离很小。
道光《枫亭志》中记清代嘉庆间修塔斗山时(1798年),枫亭有举人陈芳猷把五侯陈氏谱中从陈政到陈邕八世的名字官爵详为开列,书版挂于塔斗山文昌阁之下让人观看,并说蔡襄文中“陈珂”即是“陈政”。福建两个著名人物陈政和王审知都是河南固始人颇为偶然,南宋著名史家郑樵认为福建人因王审知固始人之故,喜欢把祖宗写成从固始来。
陈洪进得志后在枫亭今陡门一带围海造田,并将所造之田部分捐献给泉南崇福寺作为寄庄,名“全安庄”,全安庄背靠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