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正在南线攻打福州的殷王将领吴成义也故意向福州围城中大造“唐助我讨贼臣,大兵今至矣!”的心理攻势,于是朱、连方面认为大势已去,派人奉国玺到建州向殷军投降,但随后福州城内的将领之一林仁翰却发动兵变,杀了连重遇和朱文进,闽国故臣共请殷王延政回福州,王延政遂改国号为“闽”,因北线有唐兵,未暇迁都,就以从子王继昌镇守福州,自己留在北线与唐兵作战。
本来福建一时政归王延政一人,内乱从此可以告一段落,但强邻后唐却岂肯罢休,派了更多的将领和部队,会攻建州,公元945年2月,赤岭一战闽兵大败,大将陈望战死,王延政惊慌失措,赶紧调遣泉州董思安、王忠顺带兵五千,来建州分守各处要害,于是泉州人卷入了第二次战争。
得知闽王王延政在北线大败的消息,福州又发生了李仁达的叛变,杀了闽王的大将王继昌、吴汝义,打败了闽王派来的讨伐军,李仁达奏表称藩于南唐,改名李弘义。
正被唐兵猛烈进攻和围困的王延政处境更加困难,遣使奉表称臣于吴越,要求救援没来得及,到了当年八月,建州被唐兵攻陷,闽王王延政投降。这场战争中泉州兵为了王延政政权,在劣势下与南唐部队作战,非常艰苦,将领王忠顺战死,董思安把败兵带回泉州。
由于南唐对投降的王延政采取了收用安置的政策,因此泉州王继勋、漳州王继成和汀州许文慎都随之向后唐投降。福建全境一时为南唐所控制。
泉州和福州年前有过战争,这时又都归属南唐,泉州方面就向福州方面致书修好,用的是平等的礼节;然而福州的威武军节度李弘义却认为泉州历来录属威武军,居然用平等礼,“怒其抗礼”,就派他弟弟李宏通率兵万人进攻泉州,将泉州拖入第三场战争。
这时握有泉州兵权的留从效认为王氏政权业已灭亡,再以王继勋担任名义上的泉州刺史已无必要,就对王继勋说:“李弘通兵势甚盛,士卒以使君赏罚不当,莫肯力战,使君宜避位自省。”?将继勋废归私第,自己代领军府事,勒兵击李弘通,大破之。这一仗打得比上次发生在泉州的战争更为惨烈。南唐李景于是任命留从效为泉州刺史,召王继勋还金陵,并派南唐自己的将领带兵驻札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