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的火铳

第一百一十章 中国的火铳(2 / 3)

来攻,即令各队结营列队以待。

当后金军进至山下时,即刻下令开炮轰击。战幕方拉开,雨雪忽止,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外,难分敌我。

明军个个恐惧,人人心慌,便点燃松枝当火炬。这恰好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金军面前,金军利用其火光,使用弓箭,箭无虚发,每发必中。

明军虽有火光易于点燃火枪,但因在明处,难寻目标,非但未能伤敌,自己反吃大亏。加之黑色火药惧潮湿,雨雪中使用不便。萨尔浒之战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

所以八旗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攻入明营,一举夺取了萨尔浒山营寨。萨尔浒之战中,鸟铳(火绳枪)的缺陷暴露无遗。

至于后来的清朝,由于是马背民族出生。为保持满洲弓马骑射之本的有意抵制火器。康熙年间,有火器专家戴梓发明“连珠铳”,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后人有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但却没有被普及,戴梓本人更被流放盛京,其发明只能“器藏于家”,逐渐失传。

雍正时期,“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重新强调刀枪弓箭的作用。乾隆时,更谕令各省督抚“不动声色,将鸟枪改为弓箭。”最终导致清朝火器技术逐渐地落后于西方,拉开了差距。

燧石枪是一种枪口装弹的滑膛燧发式武器。最初的燧石枪是轮式燧石枪,用转轮同压在它上面的燧石摩擦发火,以后又出现了几种利用燧石与铁砧撞击迸发火星点燃火药的撞击式燧石枪。燧发枪与过去的火绳枪相比,射速快,口径小,枪射短,重量轻,后坐力小,主要样式有步兵燧发枪和龙骑兵燧发枪,燧石枪曾在军队中使用了约300年。

1259年,中国就制成了以黑火药发射子弹的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到明代已在军队中大量装备。从枪管后端点火的火门枪发射时非常不便,阴雨天气时几乎不能使用.

14世纪时欧洲也有了从枪管后端火门点火发射的火门枪。15世纪欧洲的火绳枪,从枪口装入黑火药和铅丸,转动一个杠杆,将用硝酸钾浸过的阴燃着的火绳头移近火孔,即可用手点燃火药发射。

比较有名的火绳枪是16世纪20年代出现于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枪。这种火枪的口径在23毫米以内,枪重8-10千克,弹丸重约50克,射程达250米。弹丸用木制的或铁制的通条从枪口装填。装备“穆什克特”火枪的步兵称为火枪手。由于火绳雨天容易熄灭,夜间容易暴露,这种枪在16世纪后逐渐被燧石枪所代替。

宋理宗开庆年间,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发展历史,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中国发明的突火枪是所有现代管状喷射武器的鼻祖。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突火枪的发源地是在古时候的寿春,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寿县,这是一个文化古城,曾是四朝古都,就是在这里有人发明了突火枪。

据历史记载,突火枪,据《宋史·兵志》载:开庆元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

最新小说: 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战地牧师日记 双穿大唐:富养小兕子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异界争霸之绝世召唤 大宋:梁山好汉,开局程咬金模板 亮剑:我在战场上捡属性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远山破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