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肯定是没有的,但皇宫内有。
没错,是太监。
汪文言被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太监看中了,不是魏忠贤,那时的魏忠贤还叫李进忠,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这个人是魏忠贤的领导王安。
王安,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熹宗两位皇帝继位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汪文言能被王安看中绝不是偶然。
汪文言认识王安时,万历皇帝的身体倍好,吃嘛嘛香,作为太子朱常洛伴读的王公公还没几个人愿意搭理。但汪先生眼光就是这么不同,鞍前马后、不计辛苦地为王安办事,还经常塞点银子给他。
明末三大奇案之一的梃击案发生后,由于王安在其中优秀的表现,被万历皇帝看在眼里,身价立刻暴涨,连拉了好些个涨停板。早已经持股在手的汪文言同学当然也受益匪浅。
借着王安,曾在朝廷内受尽白眼的汪同学的春天终于来了,他先是花钱捐了个监生,又上下打点混进了太学,终于跟六部官员都混了个脸熟。
当杨涟秘密找到王安,告诉他万历即将晏驾的消息时,汪文言就在王安身边。
几十年的江湖经验让汪同学立刻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劝服王安,听杨涟的话,带太子朱常洛立即入宫。
朱常洛也因此顺利当上了天子,当时若稍有犹豫,当上皇帝的未必就是朱常洛,很可能就是后来洛阳城破后,被闯王李自成干掉的那位福王,也就是万历最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皇三子朱常洵。
经过这件事,不仅让王安更加信任汪文言,同时也使东林党人认识到汪同学的能力。于是乎,杨涟、周嘉谟、左光斗等东林党大佬都和汪文言拉上了关系。
傻子都能看得出东林党人即将发达,更何况老江湖汪文言?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汪文言正式加入到了东林党阵营。
汪文言的加入,使得东林党实力大增,终于打破了当时朝中党争胶着不下的局面。
那时东林党的对手可不是阉党。阉党那时还没成形,阉党的扛把子魏忠贤还在东林党的淫威下瑟瑟发抖,担心一不小心就丢了性命。事实上,也的确差点丢了性命。他们要对付的,是浙党、楚党和齐党结成的统一战线。
当汪文言一踏入政治中枢时,才发现情况并不是很妙,东林党人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
虽说光宗皇帝是东林党人力挺上去的,但当时内阁的首辅却是浙党的大佬方从哲,浙党党羽遍布朝野。而且齐党和楚党也不简单,三党分工合作,极不好惹。
东林党曾明争暗斗了几次,都搞不定这三党。
汪文言的出场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因为他改变了党争的规则。
在汪同学没上场之前,党争是争斗方式是吵架,在朝堂上吵,在朝堂下也吵,反正见面就意味着吵架。口才好、头脑灵活的胜出,这就难怪后来东林党人对熊大嘴羡慕嫉妒恨,估计当时不少人在熊大嘴嘴巴下吃过亏。
实际上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浙党、齐党或者楚党,除了派系不同,都是同一类人,斗得不相上下也不足为奇了。
与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这帮读书人不同,“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朋友和敌人在利益面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才是汪文言信奉的原则。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汪同学决定从内部瓦解敌人。很快,他找到契机,那就是梅之焕——另一个东林党人。
梅之焕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湖北麻城人,跟楚党颇具渊源,而且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正是汪文言需要的。
机会源于一个非常无聊的事件。
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已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