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大明狂士 > 第一百零四章 问题出在哪里(下)

第一百零四章 问题出在哪里(下)(1 / 2)

总而言之,余盐大量产出的后果就是,私盐逐渐猖獗,正盐生产和销售均遭受巨大冲击,官价盐引的价值一路走低,官府盐税大量流失

其中得到最大便宜的人,大概就是打着余盐旗号经营私盐的盐贩子——手握盐引的朱术芳不屑于称呼为他们为盐商,而盐丁也会得到点蝇头小利

想明白前因后果,朱术芳忍不住对范弘道问道:“莫非从一开始,你就觉察到余盐的问题很大,所以这两日才会刻意搜罗实据,用来印证你的看法?”

范弘道自傲的说:“那是!”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自由市场的商品经济冲击,然后遭到溃败

上辈子经历过转轨的范弘道自然不稀奇,当初听到正盐和余盐的区分时,直觉上就知道余盐要出问题

朱术芳又想起什么,“你对蒲州张家如此厌恶,口口声声要整治张家,但你对余盐又如此上心,莫非张家与河东余盐关系匪浅?”

“没错!”范弘道非常肯定的说,然后举起手来:“答案也在笔记里面!”

朱术芳看着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的笔记,顿生这小破笔记里面居然也奥妙无穷的感觉

范弘道解释说:“经过访查可以得知,盐运司设立了牙人,负责余盐买卖的经纪和征税盐丁手里的余盐,大都要由盐牙子来中介交易”

朱术芳对牙人制度并不陌生,国朝很多商业区里,官府都设有牙人主要作用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做中介,同时监督契约执行和代替官府征税

范弘道又说:“我简单打听了一下盐牙子的情况,发现这些牙人三种姓最多!分别是张、王、杨三种,你没有觉察到其中古怪么?”

范弘道言外之意,朱术芳当然听得出来,张就是前首辅张四维的张家?

如果单纯因为张字就牵扯上蒲州张家,可能有点太牵强但如果张和王、杨同时出现,就意味深长了

蒲州还有个大族王家,和张家世代姻亲张四维的母亲就出自王家,舅舅王崇古做到总督和兵部尚书,先退休在家

杨字也大有来头,是蒲州近几十年第一个官场权贵杨博的杨家已故的杨博在嘉靖年间官至尚书太子太师,与王崇古是儿女姻亲关系

这批盐牙子很多都姓张、王、杨,如果说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巧了些,反正范弘道是绝对不相信这种巧合的

范弘道很鄙夷的说:“做盐牙子必须识文断字、能书善写,普通人哪有这个本事那些大家族子弟里,学业不佳功名无望的,转来当盐牙子,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有了蒲州各大家族尤其首辅张家为靠山,这些盐牙子垄断余盐买卖完全不成问题,我猜测至少很大一部分余盐利润就落入了这些大家族手里!

你想想看,总数与正盐相差无几的余盐,那是多么丰厚的利润!传说近些年张家财富增长十倍,绝非虚言,而受损的就是朝廷!”

范弘道在盐滩上转了两天,不惜以金钱为诱饵,事无巨细的和盐丁们闲聊访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了

一个外来户两眼摸黑,靠几句口号和官面话,怎么可能做得好事情只有真正弄清楚了这些国家蛀虫的利益链条细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然只知道语言上批判张家有问题,却不知道从哪里实际入手,又有什么用处?

朱术芳毕竟是姓朱的,大有忠君爱国之心,想到可怕的前景,忧心道:“若长此以往,天下各处豪族都群起效仿,把持余盐挤压正盐,只怕朝廷岁入里就没盐税这项了!”

范弘道点头道:“确实不只是河东盐业,天下各处皆然看似完美的体系设计,若不考

最新小说: 亮剑金陵十三钗 悠闲人生:我有一片风景区 寒门权相 围棋:谈恋爱哪有头衔战重要 从民国一人开始的神灯异能 人在封神:微末崛起,吾乃财神 我才一岁,逆袭系统什么鬼? 被诈骗不要慌,反手送他沙漠之鹰 从现代养生开始武道通神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