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叶芾主持殿试,而朝中汹涌澎湃的暗流仿佛才刚刚开始。
陆祎为了避嫌,被安排在了太学住着。
会试选出来的人才,在殿试中见真章。
叶芾着了朱紫朝服,和孔舫虞同为主考官。
“孔尚书,太子过去你那里有几日了吧。”
“嗯。”
“文忆几人,可有宣召?”
“丞相放心,凡榜上有名者,一切按科举流程来的。”
榜上有名者,叶芾闻言,勾着嘴角笑了笑。
三十位参加科举的佳人,有十个上了榜,那文忆更是入了前三。
真不知道如此才情,对她而言是福是祸?
群英殿上,叶芾和孔舫虞坐在上方,随着殿侍一声吆喝,众人静了下来,有序的站在下面。
“众才子乃过关斩将,精挑细选出来的人,今日殿试只是一次测试,不必太过紧张。”
“是。”
叶芾在一旁听着,孔舫虞展开圣旨念着试题:“今禹国内政有弊,弊端何在?又何解?”
叶芾闻言挑了挑眉:试题这么直白劲爆呀。
想来是出自吏部之手。
孔舫虞,还真是个耿直的神奇之人。
叶芾看着底下怯怯不言的人,轻声开口:“诸位直言无妨。”
众人似是在思考,一番思索后,闫璧贞站了出来。
把禹国的国政,文政,财政都点了些不痛不痒的弊政出来。
“国政上,大禹疏于外交,跟齐苍,涑连等国交往甚少,造成封闭塞听,也不了解他国情况,处于被动。大禹虽有治世之能臣,却没有一个敢于走出禹国去宣扬国家威仪之人,在他国眼中,禹国仍旧是弱小可欺的,对他国商人亦没有吸引力。
文政中重视文人发展,但单一文采,不重实用。太学培养的才子大多疏于时事政治研究,流于表面浅显学问。禹国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官吏,但在下一代的培养中,显得无为无力。
财政上,禹国外强中干,除了禹京和落山秦山二郡,其余地区一遇到天灾人祸便要京城救援,每年耗费大量财政在治水拨粮上,使得支出浪费在……”
说到底,禹国真的很穷。
闫璧贞作为会试第一名,对禹国的局势也是看得透彻,解析了禹国的时弊,顺道说了自己的想法。
孔舫虞和叶芾很满意,可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美中不足。
接下来的人都说了自己见解,现场有笔录人员,直接将众人的答案整理成卷。
文忆从帷幕后出来时还把众人惊艳了一把。
纤纤丽人,端庄典雅。
“臣女有言:禹国军政中虽有景阳王坐镇南方,但禹国却也只有景阳王一人,难以对抗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禹国的军事是脆弱的,只要苍国和北漠同时发兵,禹国必遭沦陷之难!”
文忆很大胆的指出了禹国军事上的薄弱,是所有人都没敢提出来的。
而后头的左悠然提出官职荫庇,又是一针见血,让官场上不正常的道道显露了几分。
“禹国有十八个郡,中人却只知其名不闻其人,因着郡与郡之间疏于交流,各自为政,禹京统治各郡,却也受制于各郡的淡漠,长此以往,禹国一定会散乱,失却发展的生机。”
众人对几个女子的出现都有些诧异惊奇。
叶芾笑着解释:“想必诸位看过皇榜,这几位女子也是榜上之人。她们与你们一同进行的会试,也是同样的题目,到这里来凭的都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