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明1617 > 第八百零三章 书房

第八百零三章 书房(2 / 3)

本人,巡抚聘的师爷清客幕僚,还有府中的下人等等,也都是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再加上这一次和裕升不再掩藏行迹,青城大胜的消息终于也报上朝廷,朝中是怎么反应,暂且不需加以理会,倒是民间的动向,足以叫郑国昌感觉欣慰,并且十分高兴了。

府中的幕僚清客们,也是一个个志得意满的样子,见人办事脸上的神色越矜持了。

张瀚没准就能成大事,倒也没有人想着张瀚此时就反叛大明,建立新朝……大明怎么样看似乎都还没有到末世的样子,只是张瀚自立的基业已经明显有了,朝廷就算为了招抚也必须得承认这一点,张瀚只要不反,和当年的哱拜是完全不同的,朝廷断然不会咄咄逼人,最多是如西南夷的土司官一样,表面上是大明臣子,实际上是自行其事,朝廷不过羁縻而已。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势已成!

巡抚的幕僚们当然不会想着去关外投附,当什么从龙之臣,草原苦寒之地,占山为王也是土大王,倒是张瀚坐拥关外之地,又有关内的基业,这个比当年的俺答汗还要厉害的多,朝廷的羁縻之策也必定要比对俺答这个顺义王还要宽松几分。

郑国昌这个巡抚,举朝都知道他和张瀚的关系,有这么一层在里头,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宣大总督或是三边总督总是没跑了!

总督照例兼任本兵,以郑国昌的底子,混的不好的知县一生了局的也是有,混的一般好的也就是个知府,或是布政参议,按察副使,混个兵备道,粮道的观察老爷官帽子,这就算差不多的格局,往下去就等着年龄到了,辞官回家荣养当老太爷去吧。

到了巡抚,格局已经不同,算是大明官僚体系中的高位了,至于总督,则是地方官职为最,就算入朝,那些当道大佬们也要格外有几分客气,总督的幕僚清客,先加个赞画的衔头,将来放出去,军职直接就是游击将军,一般人要巴结二十年才能到的位置,在总督身边却是唾手可得!

至于郑府的家人长随,当然也是一心盼着主人能够借着这股子东风,攀附向上,更上层楼,他们这些家人长随,当然也就是水涨船高,别的不说,从巡抚到总督,门包银子,总也得翻上一番吧?

府中上上下下的心气,郑国昌当然心里透亮,一清二楚。

别人都可以浮躁,郑国昌最关注的还是和裕升下一步的动作和打算。

榆林战后,麻承恩就送来消息,紧接着就是和裕升连续两次在大捷中抛头露脸,再加上征调马车驰援十三山之事,短短旬月之间,和裕升的形象和知名度已经与往日截然不同,旁人想的是他可以借和裕升之力来加重自身的地位,而郑国昌考虑更多的是和裕升在近期会走到哪一步,张瀚对未来的考量,到底如何。

王长福被郑府下人引进二门之后,一路带到书房之前。

郑国昌正穿着一身青布道袍在书房练字,王长福进来,就是行了个军礼,口中道:“见过军门大人。”

“是长福啊?”郑国昌抬头一看,眼神有些意外,他指指椅子,道:“坐下说话吧。”

王长福自榆林战后,心知自己已经落后了,他的年龄和经验做不到拉下脸皮再重新学习为将之道,既然心中绝望,便也不再试图走领军打仗的路子。军训司的地位并不低,只要把持住了,将来的军中将校十之七八要出自王长福的门下,就算还分为各个山头,最少他本人的地位不会有丝毫动摇,思虑之后,便是禀报了张瀚,直接折返李庄。

在李庄的留守司,此前是孙耀回来主持,王长福的资历,回李庄当然就是他主持,也算是独自镇守中枢核心了。

郑国昌脸上是温和的笑意,他当然知道王长

最新小说: 状元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五代风华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神话版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