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大国重器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造耳

第三百八十五章 人造耳(1 / 2)

“81号样本,细胞发生突变!”从样本上提取的少量组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后,研究员皱眉说道。“是不是需要中止培育?”她抬头问道。“不需要,继续观察!”同一个实验室里的项目组长过来观察以后,确定道。“可这样就无法得到我们所要培育的组织了!”研究员质疑道。“错误的收获,也是收获!通过对它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细胞的突变,让我们在后面的研究中作出针对性的改进,提高成功率!”项目组长冷静回答道。“知道了!”研究员当然知道,错误也能带来进步,或者说,正是不断试错,才让人类得以进步。但这需要很大投入!不过中华制造很有钱,既然上级这么要求,她也不再反驳,做好记录,开始对下一个样本进行观察。器官克隆研究开始以后,白云天就划定了范围,一些研究中出现的畸变、突变等失败品,也要继续投入培育,并不断对其进行观察,提取组织样本,记录其生长数据。因为对他的计划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后一步了。《制造史回顾》,有全部的设备制造蓝图,也会附带有技术手册。按照技术手册的说明,很轻松就能完成基本的操作。但这并不能帮助他获得全部技术细节。就如同购买了一台咖啡机,可以根据厂家附赠的小册子,冲出不错的咖啡,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想喝道蓝山、卡布基诺、玛奇等特色咖啡,还需要相应的配方和调配方式。当然,未来的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也越来越简便。只需给予一个模糊指令,设备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不需要使用者一步步检测控制。但智能化设备对数据库的依赖性也非常高,没有完备的数据库作为支撑,所谓智能也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基础数据。并且越是复杂精细的操作,容错率就越低!所以白云天需要数据,越多越好、越完整越好,正确的、错误的,他都需要。反正他有足够人力、财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研究。如今在中华制造下风处,一块四面环水的孤立地块上,已经建成了数栋三层实验楼。多达八百余名生物、医药专业的研究员,分成了两百多个小组,正在展开研究。人耳鼠已经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托架,很容易就让细胞在托架上生长起来。然后再在小白鼠身上切出割痕,通过手术就能将其固定在老鼠身上。在生长过程中,生物托架会自动降解,最终变成长在它身上的人耳。虽然它的用处不是特别大,与人耳还有很大区别,但也可用在部分因为事故,而失去耳朵,但是耳膜等听觉器官依然正常的病人身上,起到扩音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装饰效果,让病人看起来和正常人一般。在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投入下,该项技术很快就得到了完善,并经卫生部批准,通过社会募集,开始了第一期临床试验。中华制造整形外科,也通过这次报刊公开招募试验者,逐渐为外人所知。临床实验中,研究人员从实验者身上采集了他的淋巴细胞,通过返源操作,使之回复到原始细胞状态,再在生物托架上生长,长出了与其残余右耳形状一致的左耳。当人造耳生长成熟,移植回病患残缺处。由于细胞采自病人自身,移植后没有出现任何排异反应,生长良好。当拆线后,病人通过镜子,看到与正常人几乎无异的左耳后,当场就流出了激动和喜悦的泪水。而在现场,数十部相机连续不断地发出了咔嚓声,将这一幕忠实地记录了下来。旁边还有挂着TV台标的记者,用摄像机进行着拍摄。当晚,《新闻联播》就用了近两分钟时间,报道了第一例人造耳移植成功的喜讯,对我国医疗卫生科研成就进行了热烈赞扬,并再三强调这是全球首例!第二天,《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数百家报刊媒体,都用头版头条,登出了这则新闻。紧跟着,各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纷纷跟进,播出了专访、特别报道。铺开报道,让全国民众都知道了这个喜讯,各地一片欢欣鼓舞,为国家科研事业的进步而兴奋,更为先于国外而自豪。不少

最新小说: 逃荒有空间,嫁绝嗣糙汉一胎多宝 逃婚农女娇软,深陷五兄弟修罗场 毛茸茸玛丽苏的日常 绝世:霍雨浩妹妹杀疯了斗罗大陆 斗罗:唐三都起飞了,我才来 青君 修罗铠甲弱?那是你们正气不够! 七零:女配觉醒,高冷医官有点宠 维度魔神的聊天群 同时穿越:怎么都在跟主角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