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侍女李逍又想到质子。
那些豪强地主们都送了子弟来做质子,名义上是来接受汉学文化教育。李逍觉得,是应当在百济建立州学县学,全面推广汉文化教育,这也算是殖民教育。
得从小抓起,让那些百济娃打小学习汉文化,从小说唐官话,潜移默化的接受汉文化,接受大唐。
今后大唐肯定是要陆续向百济移民的,或许以后汉移民多了后,统治的问题就不会多麻烦了,但是现在,只几千唐人在有二三百万人口的百济人中,肯定就显得比较艰难。
吃过早饭,李逍没有休息,而是让月奴给他取来公服。
今天他没穿铠甲,不统兵出战的时候他不愿穿铠甲。穿的是大唐官服,李逍现在是紫袍金鱼,穿戴起来后特别的威严。
落地铜镜前,李逍仔细的照了照,发现自己最近黑了一些,但也好像强健了一些。
只是面色不太好,有些憔悴。
“大帅,长安天使到!”
亲卫队长张葱过来禀报,这个小子依然是一副明光甲在身,走起路来锵锵做响。这套铠甲是李逍赏他的,得了之后根本就舍不得脱下来,恨不得睡觉都穿着。
“这么快就有旨意来了吗?”
来到前厅,长安来的使者已经等候多时了,这位使者五天前从长安出发,水陆周转,日夜兼程,几乎是没有停一下。
坐在那里,脸色比李逍的还要憔悴难看。
“见过李大帅。”那使者是个李逍不认识的人,身上穿着青色的官袍,年纪不大,看着像是文人出身,身上没有那种世族子弟的傲气。李逍估计是个庶族科举出身的年轻官员。
一番寒喧过后,摆香案迎接圣旨。
圣旨有些出乎李逍的预料,皇帝下诏,将安东道一分为二,拆分为辽东道和安东道两道,其中辽东、高句丽以及更东北的靺鞨等地划归辽东道,设辽东大都护府,仍以尉迟恭为大都护,以薛仁贵为副大都护兼辽东都督府都督。
而高句丽以南的百济之地,设为安东大都护府,另代管新罗。朝廷以裴行俭为安东大都护,这位裴行俭是前隋名将裴行基的遗腹子,文臣出身,但号为儒将之雄。
不过朝廷授他为安东大都护却也只是挂衔,他现在实职吏部侍郎。
朝廷让裴行俭做大都护,却又不到任,很明显是因为李逍。毕竟以李逍的资历和年纪,都还不足以担任大都护,可朝廷也知道李逍在百济做的不错,不想再经他派一个上司过去,以免到时将帅不和,于是干脆和辽东道一样,找个名气大的做都护,而让薛仁贵这样的干才做副大都护。
把安东道一分为二,也是出于实情考虑,如今朝廷主用兵西突厥,东边以守为主,高句丽未灭,安东道便南北隔绝,不便统一全局,于是干脆拆分。
薛仁贵镇守辽东,李逍镇守百济。
实际上还是和过去一样,但是一分为二后却更加职责清晰明了。
这道圣旨中,还有一个让李逍很高兴的消息。
皇帝调青齐淮扬府兵八千,另大小船只二百艘及水手两千增援百济,划归李逍麾下,长驻安东。
八千战斗府兵,加两千水手,这就是一万人。
这一万人的增援,对李逍来说,那真是及时雨。而那大小二百只船和两千水手李逍也很看重,稍加训练,那么就能和赵持满麾下的船只组成一支真正的水师舰队。
以唐军船只的先进,海上将无敌手。
“援兵何时可至?”李逍问那天使。
“最多三五日后就可陆续抵达,还望大帅早做准备,以安顿来援兵将。”
“这个没有问题,现安东道有五都督府十六州一百八十县,除这些州县城外,还修筑有许多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