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出门了,也不过问世事。
这回李治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把尉迟恭挂到安东都护府都护的位置上,据说因为请了尉迟恭出山,还特意把都护府的等级提升到了二品的大都护府一级。
李治还给尉迟恭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等于是拜这位为相了。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反正这一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连尉迟恭都没想到,据说这位接旨之后,给皇帝回了个信,说老了不能再任事。可皇帝不管,依然还是拜他为平章事,又授他为安东大都护。
可尉迟就是不肯出府门。
因此现在的实情就是尉迟恭虽有了宰相之名,但依然是在家修道,而政事堂实际上等于还是缺了一人,至于安东道大都护也一样是实际缺额。
程咬金和李逍被任为副大都护,百济以北的安东道归程咬金,百济归李逍管,新罗也归李逍负责监管。
因为灭百济之功,薛仁贵和苏烈都被晋封为郡公爵,薛仁贵封平阳郡开国公,苏烈封清河郡开国公。
李逍这次除升为副大都护外,也晋升了爵位,以功封蓝田县开国侯,直接跳过了伯爵,升为侯爵。
他现在是正正经经的三品高官了。
“西边最近不太平,之前朝廷调宰相崔敦礼任安西大都护,负责调回纥与突厥人讨伐做乱的西突厥,但并无什么进展,相反西突厥势力还越发强大了。如今朝廷希望安东这边能够早点击败高句丽,起码也要重创高句丽,让其无法再对新征服百济有威胁,然后就能从安东抽调兵马去西征平乱。”
朝廷调薛仁贵和苏烈北上的同时,就是要从辽东程咬金那里抽调兵马去西边。
甚至程咬金都有可能要调去西征,正因此才会把苏薛二将都调北上。
“突厥人向来我心腹之患,虽然太宗灭东突厥,可这些年西突厥又屡屡作乱,这次朝廷有意要一劳永逸,看来是要打一场大仗了。”
对此李逍也是无奈啊。
本来朝廷是要先东后西,先灭掉东方的高句丽和百济,这样东方能安稳。但西突厥人不给你这时间啊,他们越闹越厉害,朝廷要是再不出兵,那么西域就可能失陷,甚至威胁到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区,有可能连漠南漠北的东突厥各部都要被他们给征服,万一让西突厥人真的重新一统草原各部,那到时就麻烦大了。
于是乎,现在这东征刚刚达到第一个阶段胜利,朝廷就迫不急待的要调薛苏二人北上了。
“百济之地,以后就要靠你了。五都督府十六州一百八十县,都要靠你了。”
“我靠那六千乡勇吗?”李逍也苦笑啊。
“你不是还在泗沘城里招降整编了几千百济降军吗,整编整编,又能多出六千人来,你就有一万二了。”苏烈笑道。
“可是现在倭人又来攻新罗。”
“那是新罗人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不会连几个倭贼都打不过吧?”苏烈丝毫不把倭人放在眼里,什么三万七千大军,什么八百多条船的舰队,在他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
他不但不会去帮新罗人,还会要求新罗王金春秋派出两到三万人随他北上进攻高句丽,同时还会要求新罗人派出一万兵马归李逍统领,留守百济。
“只怕新罗人未必打的过倭人。”
李逍说出自己担忧,结果却并不能引薛苏二人的重视。
他们的眼里,真正的敌人只有高句丽。
在泗沘城仅停留了三天,薛仁贵和苏定方就带着两军水师北上了,入百济一年,两军四万水师,此时还剩下三万余人,减员了有大约三千,其中战死千余,还有不少伤兵约千余则划到了李逍麾下,充当他乡勇的教头军官。
水师一走,李逍立即感受到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