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南方倒是很有头脑的,南金价贱,拿到北地来却以北地价格交易。”
同样是金银,但在中原地区价格较高,比如现在长安城的金银兑换率是一比五,而银与铜是一两银子值一千六百文钱。
可是在岭南呢,金银比价却在一比十一左右,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只有六百文钱左右。
中原金子跟岭南的金子相差很大,中原黄金能值八贯铜钱,而岭南的黄金却只值六贯六。
中原一两白银值一千六百文,而岭南只值六百六十文。
中原黄金价值是岭南黄金的一点二倍多,而白银对比更厉害,将近二点五倍。
朝廷以前对付岭南的货币政策是简单粗暴,中原的铜钱不过岭南,而岭南的金银除了少数进贡外,其余的也不入岭北。
现在这些岭南海商很聪明的拿着南金跑到李逍这里买船买罗盘,用的南金,但却要按中原黄金的价格交易。
一条新式海蛟式木兰海船,李逍卖价五千贯。如果用中原的金银,得六百二十五两黄金,或三千一百二十五两白银。可岭南人拿他们的南金来交易,本来按广州的市场价,得黄金七百五十八两,或白银八千三百三十三两。
“少付我们一百二十多两黄金呢。”老王虽然以前是扬州的船长,但对这些却门清。
李逍心里清楚这些,却无所谓。
海商海商嘛,他们是做贸易的,也就是以前历代朝廷最讨厌的那拔人,用他们的话说这些商人不事生产,只会低买高卖。
既然是做贸易,那么低买高卖就是本质。
后世大航海时代,当时欧洲人跑到大明来也是这样,那时欧洲金银比价高,达到一比十三四五的程度,特别是西班牙在美洲发现了大量金银矿,于是这些家伙就把一船船的白银运到东方来,拿白银从大明套走黄金,套走黄铜,还买走丝绸、瓷器、茶叶等等。
从表现上看,李逍好像一条船亏了一百二十多两黄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群拥有大量南金的海商是李逍的大客户,要是拒绝,那么对方的购买欲望或购买力可能就要打折扣。
反正五千贯一条船,或者是六百二十五两黄金一条船,李逍都是赚的。
中原其实是个缺金少银的地方,但对金银的需求其实一直是很大的。金银之所以不能成为流通货币,关键还是在于数量太少了。少到只能收藏,只能用于皇帝的赏赐等,并不能真正流通使用。
“我准备在赤山浦建一个铸币厂,铸造金银币,使用模具冲压成型,每枚额定标准重量,并且采用统一标准的形状,两面都有面浮雕文字,周边还有一圈齿纹,只要那些齿纹和浮雕没损坏,那么金银币就可以直接按标记面额用来交易,而不是每次都还要称量那么麻烦!”
铸金银币其实是个挺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金银币其实比铜钱还好铸,工艺更简单,生产更方便,如果在金银币里面掺上一定量的铜,那么金银币会比较坚固耐磨。
而标记面额的金银币,比起称重金银币,绝对会是个进步,这将更有利于商业贸易。
当然,这会更有利于铸币者,把称重纯金银币改成面额掺铜金银币,利润可是极高的,毕竟金银和铜的比价相差太大,掺的铜其实就相当于铸币者的收益了。
而后世一般金银币都有起码一成的含铜量,这意味着有近百分之十的利润,哪怕除去铜价、除去铸币成本,那么最后也能达到至少百分之五的铸币利润。
比起铸铜币来,铸金银币还有快速便捷的优势。
一个铸铜钱炉日夜开工,一年不过铸钱三千余贯,搞不好就要亏本。
但如果一个金银币铸造厂,一年也能铸造三十余万枚,那利润就不得了了。百分之五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