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打井,这些措施对付些小旱还行,真正的大旱是管不了用的,水井会枯,溪流里也不会有水可取。
再耐旱的谷子,也不可能一点水不需要。
空间里已经选育了一批粟谷种子,但现在水都没有,播下去也不会有收获。
“再不下雨,就要错过季节了。”
错过了播种,那么一季就都不会有收成。
李逍这些天也天天的往田里跑,但都于事无补。
大彪从街上回来,告诉李逍一个坏消息。
“蓝溪街上粮铺里的粮食已经开始涨价了,而且涨了不少,看样子还会一直涨。”
大彪管的饭馆每日都要买菜买粮,对于粮食价格十分关注。
“嗯,粮食涨价这是必然的。我昨日从长安回来,听说长安粮食也涨价了,而且不仅是我们蓝田大旱,整个关陇甚至是陇右也都大旱,而且连山南也大旱。”
关陇、山南都有旱情,这可就占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地方。
这确实是一场大旱。
“店里现在还有点钱,要不都拿来买粮囤积起来?”大彪问。
大彪可是吃过饥荒的苦的,之前江南大灾,大彪家乡就被灾民们吃光了所有粮食,然后饥民们开始成为流民,继而成为强盗乱匪,走到哪抢到哪。
本来家里还有点余财的大彪,也不得不被裹挟着成了乱民,最后还加入了陈硕真的义军,其实哪里是真正的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能不被活活饿死而已。
没饭吃的灾区是最可怕的,什么礼义廉耻都不会存在,易子而食,真正的人吃人。
李逍点了点头。
“把店里的钱都拿出来买粮,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还有,记住不要只买细粮,多买点粟米高粱大豆这些,灾荒之时,能吃的就能救命。”
“知道,我会悄悄的买,然后把粮食藏好,不泄露出去。”
灾荒之时,手里有粮有时并不一定全是好事。若是被其它灾民知道,那反而可能是个祸害,到时会有无数的饥民涌来,那些饿疯了的饥民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这个夏天大概会死不少人,哪怕是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可大旱之时,依然会死人。
别说是蓝田的百姓,就算是长安城里的百姓,在大灾之时,也只能跟着皇帝的车驾一路从关中前往洛阳就食。
皇帝和大臣权贵们到了河南会有粮食供应,但跟着一起去河南的百姓,就只能就食河南了。
所谓就食河南,不过是个好听的说法,更直白的说法,就是朝廷允许百姓离开家乡,然后到河南去要饭。
至于能不能要到饭,就看个人本事,要不到,那就饿死,就是这么残酷。
“要不提前去江南避避?听说今年江南到还好。”大彪提出一个想法。关陇、山南大旱,但江南还没听说旱情,江南虽说不如关内好,但毕竟是个水乡泽国,只要不是碰巧过去后遇到大水灾,总比关内到时饥荒强。
而且他们毕竟也是江南人,当初背井离乡的逃进关中,虽说现在安定下来,可也还是想着家乡的,哪怕家里没有了亲人,但也总还有祖坟在。
一走了之?
李逍没有想过。
虽然他本身也不是真正的关内人,可毕竟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对这里的一切也有了感情。
另一方面来说,现在也不确定今年就一定会发生饥荒。再说了,江南之地,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去了找谁呢?
这年头的长途旅行,可不是什么舒适的事情。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