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加工成毛织物。
因此,相对于北欧国家勃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而言,伊比利亚国家此时也开始像意大利各国一样,从发达社会沦落为落后社会。
经济上落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坚强的传播天主教的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做后盾,也就是说,西班牙帝国始终没有建立起根基。如果要做一个比喻,西班牙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是很相似的。
西班牙帝国缺乏经营殖民地的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也不具备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强大工业。
西班牙议会——它们是傀儡,对君主的专制权力没有几乎制约,但是他们毕竟由贵族组成,也能反映贵族的态度——对发展工商业漠不关心,整个西班牙工业自从16世纪中叶——德意志宗教战争结束之后——就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形势之中。
……
因此斐迪南肯定要大力发展西班牙工业。撒丁岛的工业发展形势十分顺利。
私人看来是难以指望的,斐迪南要提前运用国家干预的手段,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形成近代工业的大型垄断集团
先说说重工业,在斐迪南不吝重金的砸钱之下,撒丁岛工业迅猛发展。
高炉炼铁顺利推进,撒丁岛的生铁产量节节攀升。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革新。
斐迪南采用了西门子蓄热室型平炉进行平炉炼钢。
所谓的蓄热室,就是有一个炉壁很厚的炉膛。炉壁越厚,热量的散失就越少,热效率就越高。平炉可以通过管道和阀门,把预热过的煤气和空气送入炉膛燃烧。因为炉壁厚,热量散失少,而空间又相对封闭,可以较容易地制造出很高的温度,用于钢铁的冶炼。平炉旁边还可以建立一个炼焦炉,炼焦炉炼焦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煤气,正好供应给平炉炼钢。而高炉在炼铁时,顶部也会有煤气(煤气不是高大上的,主要产生自焦炭中)上升,也可以收集起来,用管道送入平炉进行燃烧。
由此,高炉炼铁、平炉炼钢以及焦炭的炼焦,形成炼铁高炉——炼钢平炉——炼焦炉的这样三位一体的钢铁冶炼循环系统。高炉和炼焦炉持续不断地煤气,将煤气供应给蓄热室型平炉进行平炉炼钢,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大量生产的钢材或者熟铁,为撒丁岛的军备生产——主要是大量的火炮生产,以及部分钢材用于燧发枪的制造——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基础,撒丁岛不仅被建设成为“水泥岛”,还被建设为“钢铁岛”,由此,18磅寇菲林长炮、新式“棕贝斯”燧发枪(原本的燧发枪作战效能和性价比都有问题,斐迪南拿出棕贝斯燧发枪的图纸,经过一年多研究,已改进为这款经典燧发枪类型)、钢筋混凝土棱堡、壕沟和铁丝网不断地涌现,撒丁岛或许已经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堡垒、要塞、中转站、工业基地和军事基地。
这样一个超强堡垒,将在随之而来的意大利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撒丁岛的轻工业更是划时代的变革——
最先进的工厂里,男女工人操作着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以及骡机进行着相当于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前半段水平的棉纺织生产,而在乡村,农奴和特殊领地农民中没有去工厂劳动的(很多都去了)妇女和儿童,则使用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进行纺织。
参与社会劳动,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而在撒丁岛,妇女地位不仅仅是在客观上提高了,在主观上也有提高。
对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棉纺织生产进行得相当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