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在电影上证明自己和没证明自己的区别。
这也是于浩一直迟迟没有向电影圈发展的主要因素,沉淀不够,自身根基不牢靠,电影圈水又深,冒冒失失的闯进去,他怕没证明自己,反而一不小心被淹死。
再就是很多剧本题材和角色不合适,像《人在囧途》《疯狂的赛车》这种,把徐争或者黄博换成于浩,那不就太违和了?
而适合于浩的,票房高的好剧本,现在拿出来也不一定火,毕竟你得看和不合时宜,眼下的电影市场又极其有限,纯粹是浪费。
即使好东西再多,也禁不住随意糟蹋啊。
《听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于浩搜肠刮肚,费劲巴力的才抄出这么部适合他和杨蜜的作品,一个是可以用来试探市场,其次可以蹭奥运会热度,毕竟这部作品也算是跟奥运会挂边,残奥也奥麽!
老实说,这两部电影都不错,于浩既然做了,就尽力做到最好。
首先钱这方面,不用担心,都是小成本,随意加码也高不到哪里去。
其次是人员,于浩在制作领域现在不大不小也是个人物了,宁号,徐争等人手里又都有一帮小兄弟,功力扎实,价格实惠,来之便战,战之胜不胜就要看结果了
至于最重要的发行渠道,有大光线在,这都不是事儿。
当然这些不用于浩操心,否则他还不心塞致死。他需要做的就是演好角色,拉拉关系,剩下的交给别人来搞就好。
他已经安排小欧找专门教授手语的老师,等他和杨蜜忙完手头的两部电视剧,就开始正式培训。
。。。。。。
ps:【首页强推】了,请平时懒得动手的老铁们,这段时间,高抬贵手,帮忙投下推荐票,点下收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