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远还是过于乐观了。
下午他和刘校长来到教室后,整个教室空无一人。
“看来,这几个学生听了秦主任的话,心情变差了不少呀。没办法,从零开始吧。”李致远对着空荡荡的教室,伸了个懒腰。
“其实,秦主任这个人以前对学生是很负责的,但是三四年前,整个人忽然变得严厉起来。管理学生的方式变了一百八十度,原来是个很耐心循循善诱的语文老师,变成了对学生高压管理和严格教学。他本人也同时开始到处走动,希望撤销我们三中,把学生和老师合并到二中去。结果如你所见,三中即将消失。差不多明年这个时候,学校就会和周围的旧城区一起拆除了。”
“哎?这个秦校长曾经那么和蔼可亲?难以想象哈哈。刘校长,今后一年我会遵守我对你的承诺,让这几个学生至少能稍微在高考考场上做对几道题。”
“嗨,别说这么丧气的话。我也快退休了,三中的高考成绩一直没什么起色,我这个校长这几年了一直都很愧疚。如果不是上个月在东海省的高中教育研讨会上碰到了四处找代课干的你,我真就这么退休了。”
“您那会还以为我是个某些培训机构的骗子呢,哈哈……”李致远忍不住笑了出来。
“是啊,你说你死鱼眼加满脸胡茬,穿着有点旧的牛仔裤,背着电脑包,活生生一个刚加完班的程序员的样子。那时候看你那么诚恳,我就拼着我这把老骨头,陪你赌一次了。”刘校长的表情认真了起来。
“当然,多年经验高考老司机开车,您就放心好了。”
两人边走边说,来到了校长办公室里。用刘校长的电脑,李致远打印了六个学生的家庭详细情况和高中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单。同时,刘校长把自己工作笔记本上的几页纸给李致远复印了一份,上面是这六位学生的一些家访情况和同学老师的评价。
“这都是刚调走那个班主任两年间的工作记录。有问题的学生一般都会叫家长来谈一下,这些信息对你应该是有用的。”
“我看下,男生三个女生三个。”
“哦,差点忘了,昨天还有个刚高考完的高三毕业生想来复读。他也是运气好,明年我们这种公办高中,就不允许招复读的学生了。明天我让他过来,问问他意见,看他是去二中还是来我们这。”
“麻烦您了,校长。”
“以后我们就是一个学校的同事了,直接叫我刘老师就行了。”
两人又谈了几分钟,李致远就离开了三中,向着学校西边的旧城区走去。
李致远虽然也是东海省人,但因为自己读高中在一个山区的县里,几乎没出过那个有些闭塞的县城,对省会城市莺山市也只是地图上一个地名。这段时间和刘校长谈了很多,大概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基本状况。
莺山市下辖五个区,除了西边靠近莺山,其他都是开阔的平原,因此西边的XS区自古以来就是这个城市最落后的区域。近几年随着机场扩建和高铁的兴起,东侧的几个城区都发展迅速,各种高端的商业综合体和科技园区拔地而起。
但是,XS区就像被遗弃的孩子一样,被抛离了东海省高速发展的列车。地形的崎岖不平导致交通落后和基建落后,进而导致XS区长期经济落后和科教文卫的配套落后。
以学校为例,区里唯一的高中,莺山三中不仅每年的招生人数节节下滑,高考成绩更是惨不忍睹,每年过一本线的应届毕业生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如果有学生考上了某个“211工程大学”,基本上就是这个学校这几年的最好成绩了。
就算加上复读的学生,三中每个年级也只有三到四个班,高一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