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能力,我跟蒋叔叔平常工作都很忙,回家跟他呆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就想与其让家祺每天面对空荡荡的家,不如让他住校,这样能有室友陪着他。”刘副市长解释道。
“即使面对空荡荡的家,那也是家,有他熟悉的环境,他会有安全感,在学校上一天课本身已经很疲惫了,放了学还要回到八个人挤在一起的宿舍,还要操心午餐和晚餐应该吃什么,这样的生活只会让家祺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况且还会有不学习成天只知道玩儿的同学在他身边影响他,这种生活根本不可能锻炼家祺的自我生活能力,毕竟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周迪的这一段分析,是结合了前世他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中学住校生来说,他们的住校生活都在他们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学六年应该是一个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充分感受家庭温暖的阶段,只有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积累起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我的儿子应该比别的孩子更坚强更有能力,家庭的温暖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我从8岁就开始照顾家祺的姑姑,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很小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强。”蒋万国还是展现出了他的自以为是,把自身的经验强加给下一代。
“时代不一样了蒋叔叔,父辈这一代,每家都是四五个孩子,老大照顾弟弟妹妹是常态,但是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祺这种家庭条件,还能时不时替他人着想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您和阿姨在家祺少年时期的教育是很成功的。但还是刚才所说的,这个阶段的孩子锻炼独自生活能力还是偏早了一点,而且一中的条件也不是很成熟。”
“其实8个人一个屋子确实有点挤了,学校当初规划的是4个人一个房间,只是住校生实在太多,学校这样安排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听周迪把问题引到了学校的住校条件,游腾龙赶忙做出解释,能混到省重点中学政教处主任的位置,察言观色推脱责任是基本素质,毕竟在座的人物中,有一位是实权派的副市长。
“住校生里学习好能力强性格也完善的也有很多,别人能忍受独自生活的压力,家祺为什么不可以?”刘琳问周迪。
“人和人之间差别是很大的,我不否认住校生里有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但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况且家祺的性格你们二位最了解,他是一个容易被环境影响,内心也比较敏感的孩子,我始终认为,对于当前情况下的家祺,更适合跟你们一起生活而不是住校。”齐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自己班上的这位班长,有他在,给作为班主任的自己省了不少功夫。
“周迪也只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了一些观点,刘市长,蒋总,家祺是你们的孩子,怎样教育还是需要你们二位拿主意。”
“你是住校生吗,周迪?”刘琳随口问了一句。
“算是吧,我家在火车站附近住,离学校太远了,所以我在学校后门的民房租了一间卧室。”
“你觉得租房子会比住校好吗?”
“会更孤独,但是少了被环境影响,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你觉得家祺要是租房子,会对他产生好的影响吗?”
“他已经被那几个不学习的学生缠上了,租房子改变不了实际的情况。”
“谢谢你,周迪。”
走出办公室,周迪回想着最后刘琳对自己表示感谢时的眼神,那是一种长辈看自己喜爱的晚辈的眼神,那种眼神让周迪内心生出了无限的想法,这让周迪觉得自己的人生或许很快就要发生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