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血战济南府(三)
以上攻击兵力总共约两个排,人员精干,强调相互之间的密切协同,重点打击守军暗藏的火力点,负责为后续大部队清除威胁,同时,为了保持各攻击分队持续的战斗力,除了加强各分队武器装备的配备,还准备必要的第二梯队,以随时增援。
在指挥部统一部署下,攻击部队各部按照划分好的战区,开始实施试探性进攻。路胜的部队位于济南西北角,面对的是一大片民房,十几条大大小小街道,纵横交错,杂乱无章,交叉路口特别多,不熟悉地形的人进去根本找不着方向。而就在这片区域中隐藏着大量敌人的火力点,有一些是明的,设置在街口和重要通道上,更多的是隐藏在民房中,房檐屋角、甚至犄角旮旯,都有可能埋伏着敌人的枪手。
路胜看到眼前的情况,感到一种空前的压力。虽说部队现在是装备精良、人员齐整,可是不管怎么说,自己在明处而敌人在暗处,不利因素太多,如何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是他优先考虑的问题。目前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自己手里有一份济南工事详解图,这当然是于树青的贡献,现在我军攻击部队各个基层单位指挥员手里,都有这样一份地图。
路胜对这份地图已经不知看多少遍。在这片攻击区域中,有敌人一个较大的“梅花形”碉堡群。这是守军精心设置的一个核心防御阵地,以一座三层洋楼为防御中心,四周三百米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六座堡垒,拱卫着中间,这是典型的“子母式”堡垒。中心“母堡”与各“子堡”之间不仅有通讯联系,还有密道相通。这样,所有堡垒之间就可以相互支援,特别在堡垒之间区域构成了极为可怕的“无死角火力网”,任何攻进来的敌人都将遭到无情的火力打击,这正是“子母式”堡垒的厉害之处。
此外,还有一点也是王兴武颇为得意的“创意之作”。为了保证“子母式”堡垒不被敌人各个击破,加强各堡垒之间的联络和物资、人员补给是重中之重,王兴武结合中外一些经典的城市攻防战战例,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做到了既能使各堡垒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不受敌人的远程火力打击。这就是充分利用“城市下水道”,通过详细勘察,守军把许多下水道进行改造、扩建,使其变成秘密的地下交通壕。
这些特殊的“工事”在战时,既能保证物资的供应,又能屯兵、准备物资、救护伤员,可谓一举多得。在个别地方不能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就重新挖掘出一条地道,总之,王兴武是下定决心,要在这里重创对手,打一个能够载入史册的防御战。
在仔细研究了敌人布防情况后,路胜心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充分利用装甲兵器的攻守兼备特点,再结合步兵的灵活机动,实现步坦有效协同作战的模式,再辅以强大机动炮火的突袭,尽快实现对敌人阵地的突破和占领。
路胜决定在一条相对偏僻的街道上展开队形,率先发起攻击。
其基本战略意图在于,采取猛虎掏心战术,直取敌人防御核心阵地,切断各个堡垒之间的联系,再一一消灭。为此,路胜决定组织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实施这一计划。江兆龙和朴英焕各带领一个精锐的“兆龙战队”从街道两翼实施并向的突击,张远东带领一个装甲小组沿街道正面攻击。
这样的的部署,即是遵照了上级的指示要求,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变通。因为路胜经过反复考虑,认为如果仅从街道一个方向攻击,正面进攻的装甲分队就容易受到敌人另一侧反装甲火力袭击的危险,而在狭窄得街巷内,坦克装甲车辆只能勉强单行通过,如果头车遭到破坏,那么后面的车辆就处于进退不能的危险境地,所以必须保证两翼的安全。另外,在敌人严密防守且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