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变大。运输舰有两艘增加到四艘,但是大规模的海上行动终于引起了敌人的警觉。第三次行动时,国民党海军从塘沽港出动,对返航的我军舰只进行了拦截。
双方在渤海湾中心区域进行了大规模交火,我军护卫舰以小搏大,无惧无畏,奋起反击。海面上炮声隆隆,浓烟滚滚,我海军无论数量还是吨位都远远小于对手,交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双方各有损伤。
国民党一艘驱逐舰严重受损,我海军也有两艘护卫舰中弹起火,在其它舰只掩护下,舰队终于摆脱敌人,返回港口。这次交战虽然我方物资没有任何损失,军舰损失也不大,但是显而易见,今后再进行海上运输是非常困难了,毕竟国民党海军实力要超过我们,一旦运输舰被敌人截获或者击沉,损失就太大了。
中央军委密切注视了局势的发展,立即启动第二预案,开辟新的运输线。
大批物资经过秘密运输,穿越了大片的国统区,历尽千辛万苦,虽有损失好在并不太大,这批物资运抵华北各根据地,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物资的援助,关键是说明中央没有放弃华北,而是表达了坚持华北的巨大决心。这是对华北全体官兵最为重要的。
保定一战,失败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压得人们喘不过起来。谁都知道华北的力量本来就弱,经此失利,今后的命运更加让人担忧。中央军委的态度如同一剂及时的强心剂,让人们又看到了重整旗鼓的希望,华北方面军决不会就此沉寂,更不会因此消失,而要“愈挫弥坚,愈挫逾强”。
三次运输,主要物资都是华北急需的武器弹药,有“波波沙”冲锋枪、苏式步枪、机枪,轻重迫击炮及其它各种军需。此外随这批物资还有三百余名从东北各部挑选的战斗骨干,一方面负责教授苏式武器的使用,另一方面充实华北部队基层班排干部,以期迅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华北方面军也迅速做出了调整,全军所有部队重新编成两个军,每军辖三个师。为了弥补兵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将许多地方基干部队升格为野战部队,另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发动根据地适龄青壮年参军,短时间内,部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每师人数达到了一万人,全军达七万五千余人。
虽然和战前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初步恢复了战斗力。特别是中央补充的大量新式武器装备,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将士的信心,部队士气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当然面对的问题还是巨大的,敌人的围剿日益加紧,根据地面积逐渐缩小,形势不容乐观。
对华北面临的严重问题,聂荣清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除了武器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信心问题。虽然部队的建制重新建立起来,但是恢复部队必胜的信心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干部问题。
一个班、一个排士气如何?信心怎样?关键看指挥员的才能,保定战役中,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基层干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必须打破原有的提拔晋升机制,大胆从普通士兵、甚至俘虏兵中选拔有才干的人,同时大量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尽一切可能充实基层部队力量。
张振洲和刘金飞回到部队,已经是生死兄弟。高于铺土山一战,实在惨烈,最后掩护的几百战士只有他们两个活下来,这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聂荣清亲自接见他俩,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号召全体华北将士向他俩学习,现在华北我军太需要这样的英雄了。
张振洲被直接提升为营长,刘金飞不愿意和张振洲分开,成为张振洲营的一名排长。部队是新组建的,人员、装备都不足,但是张振洲非常乐观,因为中央的大力支持,他坚信华北方面军一定能重整旗鼓、再创辉煌。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华北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