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抹斜阳,透过西边的晚霞,映在屋顶的瓦砾之上,散出五彩耀眼的光,给这萧条凄凉的街景增添了少许的暖意。街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推着车,有的挑着扁担,还有的连摊都顾不上收了......三三两两的急忙向明月楼赶去。
明月楼是当地最有名气的一家酒楼,高有三层,青砖红瓦,古香古色,门前两座石狮分列左右,栩栩如生。用金粉镶嵌的明月楼三个字的招牌,高高的挂在门庭正中。花梨木刻写的两幅对联分挂门庭左右,上联是“挹东海以为觞,三楚云山浮海里”,下联是“酿长江而做醴,四方豪杰聚楼头”。
酒楼此时都聚集了好多的人,可以说门外门里都挤满了,他们有的点着脚尖,有的站在石碣上......都纷纷向酒楼里张望。再看酒楼正中,有一老者,胡须花白,布衣长袍,这长袍穿的久了,不免有些破旧。这老者手中拿一醒木,只见,这老者,抬手将醒木啪的一声,拍在桌上,说道: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却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元兵来势凶猛,迫在眉睫,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霎时间,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哪里知道,元军绕道侧翼突然袭击,文天祥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元朝想招降他,却遭他严词拒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久之后,元军又把被俘的文天祥带到船上,迫使他在船上亲眼目睹崖山之战。战争相当惨烈,南宋军民奋勇抵抗,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宁死不降、何其壮哉!文天祥观之情景,悲愤欲绝,随后写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说到这,这说书人长叹一声,停顿了片刻,清了清嗓子,接着又说:
“此后,元朝再次劝降文天祥,可他依然宁死不屈。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又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想尽办法招降文天祥。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不久后,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
原来,他们都是来明月楼听书的。突然来了这么多人,把酒楼里里外外围的是水泄不通,也不吃饭,也不喝酒,这酒楼还怎么做生意?其实啊,这明月楼虽然装修豪华,在当地又很有名气,可平日里也没什么人来光顾,生意也是冷冷清清。就当下这光景,能去酒楼里吃饭喝酒的非富即贵。像普通百姓人家,能有口饱饭吃已经心满意足了,那还有心思去酒楼里吃饭。所以呢,这明月楼的老板对此毫不在乎。
这明月楼的老板呢,私下里也是喜好听个书,唱个曲什么的。起初呢,也对这说书人不怎么友善,有心哄他走吧,但偶尔听那么一两句,觉得这说书人讲的内容还不错,就没有往外驱赶,后来越听越入神,于是拉把椅子,坐在角落里,也细细的听着。只见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