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更进一步地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管美国人在哪跟我们动手,我们都要让39军渡江作战,一举吃掉驻韩美军。”蒋玉成赞同道,“如此说来的话,未来的主战场应该就在4V了。”
“4V这个地方呢,它有一定的特殊之处——”余宝晨继续分析道,“它本身是第一岛链最为薄弱的一环,但同时,如果我军要登陆的话,皇家海军就必须前出到4V以东,建立拦截线。换句话说,皇家海军必须要在远离本土,缺乏岸基航空兵掩护的地方作战……”
“你作为海军大臣,对皇家海军也没有信心吗?”蒋玉成反问道,“我们现在不是已经有了七艘航母了吗?论战舰和舰载机的质量,我们应该还比美国人强不少吧!”
虽然在尖端的军工技术上,美国相对于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上的差距,这些尖端技术,对于美国人来说并不能体现在武器的战斗力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防空战舰——相同大小的情况下,美国可以生产出比中国更好的舰载AESA雷达。但问题是,对于中国军工部门来说,如果雷达的性能不够好,那只要把它造得更大就行了,而美国的军工企业却不能做同样的事情……
中美两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都以一艘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巡洋舰作为“带刀护卫”——美国海军过去使用的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但是这种基于上一代斯普鲁恩斯级巡洋舰船体的防空战舰,原本就因为武器超量配置,在9000吨级别的船体上塞进了128VLS、更大的雷达、更多的照射机和舰队防空指挥所,而导致适航性差,缺乏在高海况下作战的能力。冷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规划的提康德罗加级后继船型是排水量超过2W吨的CG-21,但是因为没钱,这个计划最后跟后冷战时代美军众多“科幻”计划一样胎死腹中。
CG-21没着落,而DDG-1000又是个著名的花瓶,所以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曾经打算让伯克-3一统江湖。但是伯克级老旧的船体同样早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伯克级再怎么改也毕竟是驱逐舰,既不能容纳舰队防空指挥所,也不能容纳海军上校(注1)……最后走投无路的美国海军,选择了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最后的产物,就是CG-74“普拉斯基”级巡洋舰(注2)。
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CG-74完全就是由一系列现成的东西拼凑而成的产物——船体直接使用了DDG-1000的船型,而该船型实际上远洋适航性并不好(DDG-1000其实就是现代的浅水重炮舰),所以虽然有14000吨的排水量,实际的武备只能按照12000吨的排水量来安装。这12000吨的排水量,带来了一个跟伯克III完全一样的AMDR雷达,跟9800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完全相同数量的128组VLS单元,多出来的一个照射机和舰队防空指挥所,以及一个AGS-L轻量化舰炮。
这个拼凑而成的战舰,基本相当于战舰中的超级大黄蜂,虽然难得地没有超支超时,产品性能也完全达到预期,没出什么幺蛾子,但是论性能,跟排水量同为14000吨的中国海军055A级巡洋舰可是差了一大截——055A级实打实的14000吨排水量,换来了性能比AMDR强出一大截的376A型雷达,多达160组VLS,以及发射海基型东风-25A弹道导弹的能力……除了巡洋舰之外,还有13W吨的003A级核航母啊,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舰载四代机歼-24A之类的其他装备——可以说,除了潜艇之外,中国海军不仅在武器数量上逐渐追平了美国海军,而且还在质量上实现了反超。
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中国军工部门仍然无法完全压倒美国,但是凭借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