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尽一切努力,来达到至善的境界呢,这是出题人的意思,也是题目的本意。
也可以这样理解,品德高尚的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追求完善,只有随时反省自己,懂得改过自新,注重刻苦磨练的人才能成就君子。做诚实的道德实践者,不欺心,不苟安,最终做到“千江水有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了解句子的意思容易,难的是去感悟它并去践行它,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道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学问。
想清楚后,夏元鼎便知道该怎么写了,毛笔沾了墨,下笔如有神,毫不停顿的写了下去,基本上整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
看着还未干的墨迹,夏元鼎是比较满意的,整篇文章直抒胸臆,文章少了点老练却多了许多朝气。
再看第二题是:“君子远庖厨!”
怎么两题都与君子有关,而这第二题,要不是夏元鼎一直以来功力深厚,还真容易被迷惑了。
夏元鼎记得,在另一个世界,这句话常被人歪解,它的意思可不是句子要远离厨房了,说这句话可不能成为你偷懒不干活的借口,不然老祖宗会出来找你说道说道的。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有恻隐之心,这样的行为称得上君子吗?
从这种不忍杀生的心态,夏元鼎要去分析,然后才好写出一篇文章来。不过他倒不怕,因为他已经被训练过了,胸中早已有丘壑,拿下此题不在话下。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不忍杀生的善是一种伪善,因为你不忍杀生,却能够坐下来心安理得的吃肉,这恐怕不是现代人能理解的。
儒家的哲学是种差等的哲学,有尊卑、高下、远近之分。现代常有女朋友和丈母娘落水的问题,问你先要救谁,儒家的观点认为,亲人和路人同时落水的时候,应该先救亲人,然后去救路人。君子远庖厨,是要保全其恻隐之心。
————————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大半,等所有的题目都答完,夏元鼎便开始认真的誊抄答案,所有的一切都做完,便是准备交卷。
等啊等的,知道不少考生交卷了,夏元鼎才起身离开。对于他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府试的,被别人关注总是难免的,这点夏元鼎自己也不知道是好处还是坏处。
据他所知,有的人可能就比较喜欢提拔年轻的学子,也有的人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拔苗助长,例如有个叫张居中的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晚发迹了几年,但府试阶段相比也没有人与他为难。
出了考场,夏元鼎就看到大伯一直在外面等着了,开始像大伯走去。
“怎么元杰还没出来啊?”夏守仁问道。
“应该马上就出来了!”
“这次的考题应该不难吧?”
“还好,都答得比较轻松!”夏元鼎笑着说道。
“那就好,咱们夏家以后就靠你们了,大伯看样子是不行了!”夏守仁有些感慨地说道。
听到这话,夏元鼎一时便笑不出来了,看来科举这条路还是失意者要多。
等到夏元杰出来,还不等问,就见他哭丧着跑过来说道:“大伯!”
夏守仁连忙拉着夏元杰问道:“元杰,别急,跟大伯说,可是遇到不会的了,跟大伯说说!”
夏元杰眼含泪光,啜泣着说道:“大伯,我遇到臭号了!”
“臭号!”夏守仁和夏元杰脑海中同时蹦出这个词,夏元杰还好,夏守仁却是对这个词刻骨铭心。
在考场上,卫生条件简陋,在号舍巷道的最后面,会放置一只粪桶,供考生大小便。如果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