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船板上铺上铜皮。甚至不需要全船铺上铜皮,只要在吃水线以上覆盖就足以防护了。
相比防护能力,陈青黛和乌青都更看重机动能力。乌青说:“番人海盗船只需得借助风力,而咱们的船只依靠螺旋桨,不仅无风也可行驶,就是逆风一样进退自如,只这一条,就能大胜了。”
螺旋桨制造并不复杂,远远用不上什么多轴机床曲面加工,李大眼直接用钢水浇铸就造出了好几个螺旋桨,至于原本最难办的动力问题--有大黑这台永远机在,那就根本不是问题。
倒是螺旋桨轴承的密封是个难题,陈青黛和乌青试用了生橡胶,但密封性能并不如想象的好,最后的解决方案,则是将轴承安装在水线上,将螺旋桨斜着插进水面下,这样虽然牺牲了一点动力,却不用担心漏水的问题。
陈青黛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和乌青吃了几口大妞端上的宵夜,拉着他就跑到了三江口码头,直接就把施晓峰水师最好的一条船拉到了船台上,指挥后隆村的工匠们开始改装。
陈青黛是龙女之身,乌青受长生天庇佑,工匠们累得哈欠连天,两人却为了一些细节问题吵得唾沫飞,最后还是大妞以乌青还要养伤为名,强行将乌青拉回了郭家睡觉,这才罢休。
船台上一同工匠三班倒连轴转,两天后,一艘金光灿灿的船只出现在三江口码头边,那船只半身盖以铜皮,在阳光之下闪闪发光,如同黄金做的一般,只是这船没有桅杆风帆,只在尾部有个小小的叶片。
乌青站在岸边,一个劲儿的摇头:“浪费,真是天大的浪费,用铜皮太费钱了,其实完全可以用后隆村工坊出的精钢的,还有,这船只造型也不行,没有水密舱,船底太平,吃水过深,甲板上层建筑也太繁杂--”可他嘴里虽然如此埋怨着,嘴角却勾起一抹笑,因为这艘船是他亲手参与打造的,史上第一艘螺旋桨船,它的横空出世,将令四海宵小颤抖不已。
哞,随着一声叫唤,大黑不情不愿地被拉进了漆黑一片的船舱,它也是真正苦逼,郭大路至今没有发明出合格的动力系统,各处工坊、铁路,都需要大黑出苦力,真正成了累死累活的老黄牛。如今,连海上作战,都要它来出力。
幸好,船舱里点起了LED灯,陈青黛将垃圾桶传送来的一些金属物件统统抱了过来,贿赂大黑,大黑这才套上齿轮系统,缓缓绕起圈来。
施晓峰早已经登上了战船,正在疑惑没有帆没有桨如何行船,突然身子一晃,这船已经无风自动起来,施晓峰瞠目结舌,继而狂呼乱叫:“他奶奶的,老子有这样一条船在手,纵横四海不在话下!”
陈青黛和乌青驾着船在三江口跑了几个时辰,发现轴承在高速旋转下容易过热,一热就变形,卡住,这却是李大眼的合金钢依然不过关,于是加装了一套海水冷却系统--其实就是安排了几个船员用手动泵泵水来冷却轴承--这样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当然不是长久之计,只不过陈青黛心急等不得,只想一口气杀到夷洲陆港,单枪匹马,把番人海盗全都干翻在海里。
当天晚上,风平浪静,乃是一个无月之夜,大妞站在三江口码头上,冲着“镇远号”--乌青给改造后的战船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挥着手,镇远号尾部浪花翻涌,无声无息驶离了港口。
夜间行船,原本是极险的,很多老船员只敢在月夜贴着岸边行驶,唯恐迷失了方向,然而在镇远舰上,陈青黛却举着六分仪,对着星空,写写画画,报出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指引着船只前行--郭大路照抄了21世纪的航海图,反正海上的岛屿不会自己长腿跑路。只不过,他更改了格林尼治起点,将后隆村自家的郭宅,设为本初子午线,要不然,他可无法向学生解释,格林尼治天文台是什么鬼。